粵北天然金屬鈾 全球首宗發現

內地核能科研或再進一步,粵北地區首次發現自然存在的金屬鈾,屬世界首例。由於鈾為重要核能原料,分析指有關發現有助推進中國核能科研,此外對研究鈾的來源、地球熱的形成和演化等亦具有重大意義。

內地媒體引述最新一期的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報道,指鈾是重要的核能原料,廣泛分布於地球之中,由於鈾元素本身不穩定,總以化合物狀態存在,故長期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自然界沒有金屬鈾。

研究瀝青鈾礦發現

刊文中指出,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其研究團隊採用了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廣東省北部的兩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的瀝青鈾礦成分等進行研究,發現瀝青鈾礦的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

研究團隊認為,地球內部礦流體將鈾帶到具充足氧氣的地表時,氧氣便會與鈾發生化學作用,令大部分鈾變成四價或六價鈾,而是次熱液型鈾礦床中的鈾來自地球深部,因此能以金屬態或低價態形式存在,免於與其他物質混成化合物。

據資料顯示,金屬鈾和二氧化鈾只要按要求製成一定尺寸和形狀的燃料棒或燃料塊(即燃料元件),就可投入反應堆使用。另有內地專家指出,內地目前已經能夠將鈾利用率提高至九成以上,有關發現令可控核聚變,乃至無限能源研究「更富想像」。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