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孔傑榮上月十七日在美眾院對外事務委員會亞洲和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上所作關於「中國的未來」聽證會證詞,最近被翻譯成中文。在這篇題為《如何評估中國崛起的戰略影響》證詞中,孔傑榮談了他多年來對中國內政外交觀察所得的印象和看法,其中有一些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的地方。
必須看到,儘管孔傑榮和中國的淵源頗深,但其證詞始終是站在其服務的國家立場上,一些觀點帶有明顯的美國式政治偏見,如關於南海問題的看法便是典型例子。但公允地說,他還是力圖保持客觀,如他開宗明義指出,對那些極度悲觀或極度樂觀的關於中國未來走向的預言,他並不贊同,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共產黨沒有多大可能會步蘇聯後塵,自然他也不認同中國正在變得愈發強大並將統治世界的觀點。
如果孔傑榮僅停留於此,這篇證詞就意義不大。孔以他對中國半個多世紀的觀察,指中國政府眼看問題不斷累積,卻未能發展出一套有效處理問題的政治體制。在其所提到的問題中,包括驚人的環境污染、大規模的貪污腐敗、勞工關係的緊張動盪、不公正的土地轉讓、不斷拉大的收入不均、肆意獨斷的官僚系統、民族關係的緊張、天怒人怨的社會歧視、對人權律師和民間社會改革者不斷升級的打壓、受到支配的司法系統、對群眾集會、新聞媒體、網絡和社交媒體的空前管制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生活於其中的人們能夠感知的,並不新鮮,孔的敏銳之處是,指出這些問題正激化民間的不滿和憤恨怒火,在重大問題的中國經濟或一次預料中的股市崩盤均可能加以引爆。
彷彿不幸而言中,目前這場股災就是一個觀察中國體制的窗口,當局的救市方式,亦印證了孔氏所說中國未能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應對危機的制度。
此次股災和當局的救市表現暴露出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一是股民的非理性投機心態太重,缺乏獨立的理性思考能力;二是當局起初對危機麻木不仁,判斷失準;三是救市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特別是救市章法紊亂,進退失據;四是民眾離心離德,政府很難做到用行政手段強迫民眾和自己擰成一股繩;五是可能存在一股利用制度漏洞發國難財的特殊利益者。這一切都說明,在市場經濟發展二十多年後,一個高度集權的體制和社會動員模式已很難再控制社會,這就是今天中國面臨的現實,也是此次救市失敗的原因。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聽聽孔傑榮的忠告還是有意義的,儘管其出發點並不是為了中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