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殺訪民未釋疑 剪接視頻添爭議

官方事隔十天後終於公布慶安車站民警李樂斌開槍射殺農民徐純合的視頻,但未能扭轉本已不利警方的輿論,反而激起民間更大質疑。

徐純合在和李樂斌纏打中被後者一槍致命,由於徐的訪民身份及民間天然對弱者的同情,輿論一開始就一邊倒譴責民警的開槍行為。如果警方能夠第一時間公布視頻,還原事情經過,或許能夠減少人們的猜疑,然而,地方政府在不明事情真相下,反而由主管政法的副縣長帶隊慰問開槍民警,肯定其開槍行為,並將徐定性為「歹徒」,徹底激怒了輿論,包括官媒在內,紛紛呼籲警方公布監控視頻。在輿論倒逼下,警方不得已啟動調查程序並公布視頻。根據警方調查,李樂斌開槍是正當履職行為,符合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及公安部相關規定。

刻意遮掩 得不償失

可是,視頻的公布並未帶來預期結果,究其原因,一是公布的視頻經過剪接,而非原始視頻,使人們傾向於懷疑視頻被做了手腳,把不利於徐純合的細節放大,有誤導民眾之嫌;二是官媒在報道槍擊案件時,開始改變之前的宣傳基調,有意按照官方意圖把徐純合塑造成襲警的暴徒,從而誘使民眾對徐作出錯誤評價。官方這種操弄輿論的手法被民間戲稱為「輿論審判」,在過去很多熱點事件中經常使用。但在現今互聯網時代,公眾並非那麼好愚弄,對官方的「輿論審判」,人們更多的是反感,傾向於不相信,這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即政府公信力在民間的破產。

官民之間要建立最起碼的信任關係,非經政府艱苦努力不成,然而,要破壞卻非常容易,只要刻意掩蓋事實真相即可。何況,官方在類似事情的處理上,一再讓公眾失望。以此事為例,民眾並不指望官方能夠公布事實真相,正如內地律師指出,從證據的角度來看,只有原始的視頻才有說服力,經過剪接的視頻,哪怕它是真實的,並無刻意隱瞞,其證據效力也大打折扣。

事實上,對於慶安槍擊案,原本處理起來很簡單,如果認為警察開槍是正當履職,將完整的原始視頻公之於眾,真相自然會讓人們作出合乎事實的客觀判斷,根本不用擔心甚麼,而事後公布剪接的視頻,說到底還是在遮掩。大概從官方看來,現在乃非常時期,警察對維護社會治安負有第一位責任,因此維護警察形象至關重要,但假如在這起事件中警察開槍確有違規之處,只是出於安撫整個警察隊伍的需要而選擇性公布,看似保護警察,實則是讓整個體制為某些惡警買單,它不但未能起到維護警察形象之作用,反而輸掉了官方的整個信用,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