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向美國低頭 日本對強者服軟

在歷史問題上死不低頭的日本首相安倍,日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竟出人意料地說「深感後悔」。安倍在美國反省戰爭歷史,但對中韓等亞洲國家仍堅持歷史修正主義,堅持三不(不反省,不認錯,不道歉)立場,是其服力不服理、只向強者低頭性格的折射。

安倍今次訪美其實是闖關之旅,今年是二戰勝利七十周年,日本迴避不了人們對其殖民歷史和侵略戰爭的控訴,為擺脫尷尬,安倍在美國反省歷史,向強者低頭,讓美國人覺得日本對待歷史的態度基本上端正,取悅美國,為美日新的防衞合作指針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訂鋪平道路。

為了使美日軍事合作和經濟談判獲得成功,奧巴馬政府對安倍的歷史修正主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實上,美國放任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也是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意圖用日本的歷史問題來制約中韓,在亞太地區打入一個楔子。

實力優勢 決定一切

日本這個民族歷來是欺軟怕硬。一九四四年魯思‧本尼迪克特應美國政府之邀,對日本文化進行研究,以便為制訂對日政策提供幫助和科學依據。魯思‧本尼迪克特認為,日本文化有雙重性,就像菊花與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日本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這種民族特性決定了日本在處理對外關係上服力不服理,大唐強則臣服於大唐,美國狠則唯美國馬首是瞻。對於這樣的民族和國家,只有讓它敬畏,才能在維護自己的利益上掌握主動。而日本對中國的敬畏,早從甲午戰爭之後就蕩然無存。

當年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一天便佔領了瀋陽,不到半年佔領了東北全境,在神州大地如入無人之境。儘管二戰日本戰敗,但是侵華戰爭時面對中國軍隊勢如破竹的情形,讓很多日本人頗感自豪,這種情形下,他們會對手下敗將心存敬畏嗎?

要想讓日本低頭服軟,贏得他們敬畏,只能通過實力。和日本有領土爭端的俄羅斯,當梅德韋傑夫登上北方四島時,日本只能口頭喊喊,行動上從不敢亂來,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要這四座有爭議的島嶼,而是實力不濟,不敢將矛盾激化。美俄都在戰場上擊敗過日本,餘威尚在,所以日本至今不敢造次。

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句硬話:「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中國要想贏得日本的尊重,必須靠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包括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國民素質、國家意志等全方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