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調任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相比其前任謝伏瞻空降河南省省長,馬建堂今次調職顯然不是好安排。在訊息求真的年代,國家統計局局長既要面對政治壓力,又要面對公眾質詢,經常左右不是人,並不易為。
現年五十七歲的馬建堂是學者出身,曾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後調任國家經貿委和國資委,之後空降青海省任副省長,○八年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一朝總理一朝臣,當年馬建堂獲溫家寶欽點而受重用,如今去職不難理解。
事實上,馬建堂主政統計局期間,政績乏善可陳。近年中國統計數據頻頻外洩,包括市場極度敏感的GDP、CPI、進出口數據,甚至匯率調整時機,都被傳媒未卜先知,後來發現,原來包括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在內的官員竟是內賊。經濟數據外洩,往往引發金融市場動盪,權貴和外資金融大鱷在股匯市場興風作浪,攫取暴利,可見馬建堂的內部管理有很大漏洞。
馬建堂雖口口聲聲打擊數據造假,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屢遭民眾質疑,尤其是關於全國薪資和樓價增長的數據,更與百姓的現實感覺相差十萬八千里。網民嘲諷,國家統計局不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讓你「漲工資」,還能把房價漲幅瞬間「降下來」,數字可高可低,可謂全世界最不可靠。
國家統計局之所以如此,無非基於政治需要,為政府塗脂抹粉,歌功頌德,或者諱疾忌醫,掩人耳目。問題是,當局肆無忌憚地造假和費盡心思地掩飾,怎能讓百姓心服口服?假作真時真亦假,愚民政策走到頭,國家統計局的權威被透支殆盡,國家顏面也就蕩然無存。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數據造假是全國性的。以湖南為例,在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中,抽查發現了大量統計造假行為,比如五點八億元的產值上報為四十四億元,一點一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上報為七點八億元;停產的、未投產的、被兼併的,甚至連地址都找不到的企業,還在上報「產值」;一些部門分解任務,偽造資料,「指導」企業上報虛假數據。類似這樣的造假,在全國各地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是在地方官員的指導與組織下明目張膽地進行。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開的全國GDP總量,都要低於各省市上報數字之總和,箇中奧妙就是各地的GDP統計都有「注水」。有人笑話:「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國務院,下文件,層層下轉不兌現。」便是諷刺這個現象。在這種大環境下,無論誰接替馬建堂的局長職位,都難以扭轉根深柢固的造假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