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無休無止動盪不安,什葉派大老伊朗無疑是衝突主要源頭之一,自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與美國交惡,遭到西方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然而伊朗仍能殺出血路,一步步擴大勢力範圍,經過十二年跌宕起伏的談判歷程,核框架協議終於達成,伊朗有可能被「馴服」,卻也有可能「如虎添翼」製造更大不穩。
伊朗與六國達成核框架協議,除強硬派外舉國歡騰,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伊朗在國際長年制裁下,經濟疲弱民生多艱,這次「外交勝利」,意味着伊朗即將逐步擺脫困境,與國際特別是西方恢復經貿聯繫。
這個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的國家,一旦油氣不被禁運,海外資金不被凍結,預期民生很快可獲改善。
在伊朗民眾盼望好日子來臨之際,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難免擔憂「頓開鐵鎖」的伊朗將「為禍更烈」。過去三十多年,伊朗縱遭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仍能衝破重重圍堵,既與敍利亞阿薩德政權結盟,又籠絡住黎巴嫩真主黨,近年更幾乎把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變成「屬國」,也成為也門什葉派武裝組織青年運動的靠山。核全面協議一旦達成,伊朗變成「正常國家」,德黑蘭政權受到西方認可,只怕「野心」更大能量更強,將在地區觸發更多衝突。
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都認為,在核協議下,伊朗保留核設施和提煉濃縮鈾的能力,這只會為其製造核武鋪路。以色列早已明言將會先發制人,以阻止伊朗擁有核武,雖然以色列未必貿然妄動干戈,但另一次中東大戰隱患難消,同時,沙特阿拉伯尋求核武已是勢在必行,這個遜尼派龍頭曾說,只要伊朗擁核,沙特也會這樣做,這個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財雄勢大,要擁核並非難事,最便捷莫過於向傳統盟友核武國巴基斯坦求助,中東核武競賽一觸即發。
當然,事情要向好方面想,伊朗或會像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說般,受到協議制約,遵守國際規例,有利地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