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進入新常態 改革續啃硬骨頭

改革被內地作為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不深化改革,就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儘管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但改革過程也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有些因改革而起,有些是改革不到位所致,不管原因為何,必須依靠進一步的深化改革解決。尤其是現在中國面臨經濟增速下降明顯,債務問題凸顯的時刻,留給當局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多,若這些矛盾和問題遲遲得不到緩解,中國極可能長期掉進中等收入陷阱。鑑於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加上人口龐大,如果走不出這個陷阱,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堪憂,很可能「亡黨亡國」。

簡政放權 激活市場

去年當局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釋放市場活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啃了不少硬骨頭,政府工作報告就點了如下重點改革:簡政放權,財稅、預算、稅收制度改革、利率市場化、民營銀行試點,能源、交通、環保、通信等領域的價格改革,以及科技資金管理、戶籍改革、公務員車改、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併軌等,客觀而言,上述改革取得不俗的成效。以公務員車改為例,十幾年來屢次試點,但總是原地踏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是多年來無法突破,上述兩項被認為觸及既得利益的改革,去年在當局力推下,均取得了進展。

按照工作報告的說法,今年仍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幹,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當局將繼續把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作為重頭戲,在投融資體制、價格、財稅、金融、國企,戶籍、土地等改革方面取得實效,讓人民從改革中受益。

改革的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因此,新常態下的改革必須圍繞治理現代化來進行,只有這樣,才是中國需要的「新」改革。這就需要在實施上述改革的同時,推進政治和社會領域的改革。事實上,一些改革從形式而言屬於經濟改革,但就其所起作用及內容而言,卻是政治改革之一種,預算改革便是其中一個例子。由此可見,經濟改革最終要成功,必然觸及政治和社會改革,而經濟改革愈往後推,受政治的羈絆將愈大。

政治改革的重點是建立一種適應中國國情的分權和制衡機制;社會改革的目標則是建立社會自治,推進社會民主,解決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問題,可惜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涉及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