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近日舉行以國際和平與安全為主題的公開辯論會,此辯論會是由中國倡議和主持的。對於這次辯論會,日本保守的《產經新聞》解讀為中國借今年「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而開展的國際運動的一部分,藉此強調維持以戰勝國為中心的戰後秩序,對在歷史問題上對立的日本進行牽制。且不論《產經新聞》的觀點偏頗,它確實反映了中日圍繞如何看待戰後七十周年進行較量的硝煙。
眾所周知,歷史問題是中日關係正常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歷史問題注定成為兩國周旋的核心,中國抓住二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之機,就是借聯合國這一多邊舞台,倡導這次公開辯論。
過去,中國在歷史問題上一直與日隔空對戰,這當然是必要的,今後也少不了繼續隔空對戰,但卻有自說自話之嫌。日本一直迴避對中國和亞洲鄰國的侵略,只強調其所謂對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貢獻。鑑於日本的民主體制,這種聲音確實迷惑了不少人。如澳洲總理阿博特就公開認為,「應該公平地評判現在日本的行動,而不是七十年前的」,而這正是日本希望國際社會聽到的聲音。安倍計劃利用四月底訪美機會,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二戰結束七十年的共同文件,闡述「日美戰後的和平貢獻」,試圖借助美國堵住中韓對日聯手展開的歷史批判。
因此,中國也需要改進在歷史問題上的外宣方式,在繼續批判日本錯誤史觀的同時,爭取國際理解和支持,包括充分利用聯合國這個大舞台,揭露日本至今不肯反思侵略歷史,讓中國的主張和聲音為更多國家和人民所理解和認知。公開辯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宣講方式,雖然安理會公開辯論會不會形成有法律效力的決議,但至少讓中國以及各國對有關歷史問題的態度明朗化,更何況今年是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談歷史名正言順。
今次安理會公開辯論會,有八十多個國家的大使或代表參與,辯論會重申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堅定承諾,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而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通過對憲章「普世價值」的重申,將歷史問題擺上枱面,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能在歷史問題上形成統一戰線,敲打日本。
如果中國在這場「歷史大戰」中促使多數國家維護二戰成果及戰後國際和平秩序,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崛起就能多一分善意和理解,有助改善中國的戰略環境,並對日本企圖否認侵略的錯誤史觀多一分警惕,因此,對二戰的紀念及其公開辯論具有重大的地緣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