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拉攏新德里 龍象之爭藏危機

奧巴馬訪印期間,美國與印度達成多項協議,儘管華府聲稱兩國無意對抗中國,但這顯然是「此地無銀三百両」。以美印聯合聲明為例,兩國實際上是譴責北京在南海控制權問題上挑起與鄰國的衝突,所以理所當然遭到中國批評。

華府拉攏新德里抗衡北京是意料中事,奇怪的倒是去年才上台的莫迪政府也主動迎合華府。莫迪不但在南海問題上對北京說三道四,還建議重啟包括美、印、日、澳在內的所謂「民主四國」的鬆散安保網絡,以應對北京的軍事崛起,這幾乎把習近平去年九月訪印與莫迪達成的戰略共識消弭殆盡。

莫迪被喻為知華派,其在擔任古吉特邦領導人時四次訪華,引進中國資金及展開經貿合作交流。現在看來,莫迪是在玩兩手策略,一方面維持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另一方面加入美國主導的遏華陣營,圍堵中國。

莫迪所以有這樣一個明顯變化,美媒解釋是因兩件事刺激的。一是習近平訪印期間,解放軍進入藏南地區印控一側,引發兩軍對峙;二是中國潛艇去年停靠斯里蘭卡,印方認為「懷有敵意」。用曾任印度外交部長及駐美大使的曼辛格話說,「(這兩件事)使莫迪發現對中國人愈是彬彬有禮、熱情好客,他們對你就愈是苛刻」。

經濟合作 潛力巨大

印度一直以大國自居,莫迪也雄心勃勃要帶領印度實現經濟騰飛,作為民族主義者的他一旦確立了聯美抗中路線,中國的地緣政治將會變得更惡劣,中國領導人規劃的「一路一帶」戰略也將增加更多變數。

目前中國經濟遇到很大困難,而印度經濟卻蒸蒸日上,國際投行大有唱衰中國,唱紅印度之勢,預測印度在若干年後趕上中國。在這種環境下,兩國的邊界爭端極易誘發冒險舉動。印度強硬派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印戰爭耿耿於懷,因此,不能排除兩國未來存在小規模衝突的可能。

當然,印度一向有着強大的不結盟傳統,儘管印度對不結盟的熱情現在有所弱化,但這依然是制約印度徹底倒向美國的一個有力因素。而莫迪本人也曾被華府拒絕入境,這雖不是甚麼大事,但也提醒他注意華府拉攏印度抗中背後的用意。國際關係本就錯綜複雜,在全球經濟治理權的競爭中,中印有共同的利益和訴求。另外,莫迪的頭號任務是發展經濟,實現競選承諾,而中印之間在經濟上的合作潛力很大,莫迪需要借助中國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來提振印度經濟,故印度不會成為一個類似日本的角色,事事聽命於華府。莫迪即使在價值觀上不認同北京,在兩國邊界糾紛上也會保持應有的理性和克制,不會輕易使事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