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早前頒布的二○一四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透明計算」最近陷入輿論漩渦,業內人士質疑「透明計算」僅僅是理論,談不上獨創性和創新性,且距商業化也甚遠。中國計算機學會還據此呼籲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工作。
「透明計算」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領銜的團隊研究多年的成果,據悉該理論的最大突破,是實現了電腦運行和存儲的分離,可解決國家網絡安全和操作系統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的問題,並具有形成新IT產業鏈的前景與能力,但該成果並未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內地獎勵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領域作出原創性貢獻的最重要獎項,其一等獎更被科研界看重,本着寧缺毋濫原則,已空缺多年,現在傳出輿論對該成果的廣泛質疑,確實有點難堪。
目前對「透明計算」的質疑,尚未來自業內權威人士,而張堯學團隊也未對質疑進行回應,但質疑本身已損害該獎的公正性和權威性。若「透明計算」果如質疑者所言是三流成果,則必須反思它是怎樣堂而皇之獲得評委青睞的,進而也如中國計算機學會建議的,需要對政府主導評獎之利弊有更多認識,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當然不是說政府評獎就一定不好,從科技獎勵的國際慣例來看,有政府獎,也有學術團體負責評審的民間獎。但相對而言,政府主導評獎事務,弊端很多,皆因政府有自己的偏好,對專業發展和水平不具專業判斷力,易將權力意志帶入評審過程,導致對評審工作干預過多,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清,產生學術不端行為和滋生腐敗。此外,政府主導評獎還會造成獎勵導向錯誤,使研究人員搞錯科研動機,以評獎作為目的。有鑑於此,現在專業學術團體主導獎勵評審已成國際主流。
政府退出科技評獎,將評審工作交由專業學術機構和社會學術團體完成,無疑也應成為中國自然科學獎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政府還不宜一下子完全退出,在當下整體信用不佳的社會環境下,如果說政府主導評獎存在學術腐敗,由民間學會或學術團體主導評獎也存在嚴重問題,其獎項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甚至更差。
因此,一個妥當做法是雙向提高、逐步過渡,即一方面專業學會要提高評獎的規範和威信;一方面政府獎也要逐漸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政府獎應該少而精,在退出多數獎項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加強對國家科技獎評審工作的監督和管理,致力於建立評價體系,並為學術共同體的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