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上台後撥亂反正,民心振奮,尤其是早前在抗戰勝利六十九周年以最高規格祭奠英烈,外震懾周邊群狼,內激勵國人士氣,蕩氣迴腸,讓人感佩。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湧現了一大批愛國愛民的英雄,從衞青、霍去病到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等,近代的英雄更是燦若星河,數不勝數。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寧死不屈的性格品質,是中華民族脊樑的主心骨。遺憾的是,國家從來沒有設立一個重要節日祭奠這些英雄烈士,這些人的英雄事迹在時間沖刷下被淡忘,中華民族的血性亦開始變得淡薄,膝蓋也變得愈來愈軟。
更令人憤怒的是,很多為國家效死疆場的烈士,他們的親屬無人過問,而那些曾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只剩殘肢斷臂的老軍人,更是被棄如草芥,在淒風苦雨中度日如年。這些昔日的英雄,如今出現在中央軍委、各省市政府的門口上訪抗議,向國家要生活費與公平正義,這是多麼的無奈與悲憤。
對於這些功臣,國家本應全方位提供優待,確保他們衣食無憂,沒想到當局對這些英雄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這讓老兵們作何感想?尤其是當貪官們窮奢極欲,玩歌星、坐豪車、蓋將軍府的醜聞被不斷披露時,這些英雄淪為炮灰的挫敗感湧上心頭,今後國難當頭,誰還會挺身而出?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淡忘英雄更是忘本。一個不尊崇英烈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第五代要激濁揚清,真正扭轉社會風氣,不妨從尊崇英雄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九月三十日定為「烈士紀念日」,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不要淪為一種虛有其表的形式,而是能夠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英烈進行盛大公祭,在社會上形成崇尚英雄、激勵愛國的風氣,為中華民族添加新時代的血性。與此同時,當局應修葺整新烈士陵園,尤其是將那些在歷次戰爭中拋屍海外、至今無法魂歸故里的英烈迎回國內,讓他們的靈魂早日安息在祖國的大地上。
對於那些在戰爭中流血流汗的老兵,國家應該一包到底,讓他們殘有所養,老有所樂,不再為自己的餘生而苦惱。願意與子女一起生活的,國家應每月定期給予補助,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如果是獨自一人的,應將他們送入高級養老院,讓他們安度晚年。至於那些犧牲英烈的家屬子女,國家可出資建立眷村進行安置,讓他們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能感受到國家的關懷。
紀念和褒揚英烈,是為了激勵後人。當國人看到愛國有獎、賣國有罪成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看到赴湯蹈火、視死如歸之後有強大的國家在背後支撐,遇到國家興亡的關鍵時刻,自然會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