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的始終要走,要來的始終要來。奧巴馬○八年角逐大選時,高舉結束布殊時代單邊主義旗號,他上台後急急給伊戰埋尾班師回朝。當時,不少人擔心奧巴馬為撤而撤,伊拉克回教什葉遜尼兩派衝突遲早再爆煲,屆時奧巴馬「兵」到用時方恨少。估不到,這一幕於奧巴馬距卸任前還有好一段日子已降臨。
名義上作為伊拉克阿蓋德分支的遜尼派回教武裝組織「伊拉克及敍利亞回教國」(ISIL),年初在伊拉克接壤敍利亞的安巴爾省發難,遜尼派人口眾多的安省各處軍情告急,伊國保安部隊疲於奔命。近日,ISIL再下一城,以狂風掃落葉之勢急速擴張於伊北的地盤,逐步向首都巴格達挺進。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為首的執政什葉派陣營,被指在駐伊美軍全面撤出後,大玩邊緣化政策打壓佔該國人口少數的遜尼派陣營,ISIL拉攏伊國遜尼派極端勢力如魚得水,給什葉遜尼兩派衝突火上添油的馬利基難辭其咎。
在美國,國會參院兩位共和黨鷹派議員麥凱恩和格雷厄姆,異口同聲譴責奧巴馬要為伊國局勢惡化負責。○八年大選敗給奧巴馬的麥凱恩,要求總統給國安團隊執位,他與格雷厄姆呼籲奧巴馬集思廣益,諮詢軍方要員及「反叛亂作戰教父」彼得雷烏斯等退役軍方名將。格雷厄姆話比麥凱恩說得更白,稱若奧巴馬在伊留駐一萬至萬五名美軍,或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前國務卿希拉妮替奧巴馬不值,稱昔日布殊政府無法說服馬利基簽署雙邊駐軍協議,釀成奧巴馬政府今天鞭長莫及之困局。希拉妮向共和黨政府追究責任,教各方憶起布殊任內一項極具爭議的決定:布殊揮軍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後,下令將效忠薩達姆、以遜尼派為骨幹的伊拉克軍隊解散。有分析認為,昔日從兵變賊的伊拉克遜尼派軍人精英,有部分轉投ISIL旗下,ISIL如此難對付,與此大有關係。
問題是,布殊政府當日再錯也好,靠反布殊上位的奧巴馬,總不能以前朝遺禍推諉責任。無論共和黨人落井下石是否別有用心,奧巴馬食得鹹魚抵得渴,只能頂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