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希拉妮昨日推出新回憶錄《艱難的抉擇》(Hard Choices,暫譯),在書中大談對各國領導人的印象。她提到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前總理溫家寶時,稱胡看來像個高高在上的董事局主席,溫則表裏不一。她在書中亦披露,當年是她決定營救中國的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此事引起中美外交政治風暴,但她形容這是美國必須付出的小代價。
中央社引述希拉妮新書指,胡錦濤與溫家寶在會晤時按文本說話,較難自由對話。她過往多次訪問北京,都是與下層代表會談才有成果。她形容胡錦濤看來像事不關己的董事局主席,而非事必躬親的行政總裁。他對共產黨有多大掌控力,她稱是公開的疑問。希拉妮並指,胡錦濤缺乏鄧小平等中國歷任領導人的個人威信。
希拉妮續指,溫家寶努力向全球塑造親切溫和形象,但他私下針鋒相對,曾指控美國需為全球金融危機負責,卻不理會美國對中方的批評。希拉妮指他表面溫和,但實際上尖銳,表裏不一。有關內容未提及其他中國領導人。
希拉妮又以「毋須辯證的民族主義者」,形容中國前外長楊潔篪。有次雙方談到倫敦奧運,希拉妮稱美國獲獎最多,楊潔篪則回應「中國獎牌數下滑是因姚明受傷未能出賽」。希拉妮亦透露和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相當投契,戴還為希拉妮的女兒與母親準備禮物。
回憶錄更披露了營救陳光誠的內幕。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希拉妮家中的保密電話響起,原來是逃離軟禁的陳光誠要求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當時正值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希拉妮即與時任副國務卿伯恩斯、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等緊急會商,一小時後下令營救陳。
希拉妮當時認為,因薄熙來事件剛發生,中方無力犧牲中美關係。時任美國駐北京公使王曉岷奉命驅車與陳會面,王將陳拉進車中以外套遮臉,快速離開,座駕翌日凌晨安全進入美使館。時任中國副外長、現任駐美大使崔天凱其後嚴正要求美方交人。
數日後希拉妮抵京與戴秉國會晤,戴說「美國相信陳光誠是犯了大錯,陳是善於操弄的罪犯」,希望希拉妮別在胡錦濤與溫家寶面前提這事。坎貝爾與崔天凱之後再會晤,雙方最後確認美方簽發簽證,中方同意陳與家人離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