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籲人才開放 對內卻思想禁錮

習近平日前就人才的對外開放問題發表談話稱,「不拒眾流,方為江海……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如果人思想禁錮、心胸封閉,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外開放。因此,對外開放要着眼於人、着力於人,推動人們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可惜,這是指別人的人才,對自己的人才,則對不起,要當局禮賢下士可以,但必須按當局說的去做,否則,隨時大棒伺候!

第五代上台以來,尤其是最近,內地知識界一片惶惶然。當局左右開弓,全面出擊,把凡不與自己合作,認為懷着「二心」的知識分子,輕的警告,重的抓捕,對思想、言論、輿論的箝制,比近年來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嚴厲得多。

要說當局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那是假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號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呼籲打破人才使用上的體制內外界限;要說當局不知道人才的產生必須以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為條件,那也是假的,中共高層並非不學無術之輩,有些人甚至稱得上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或者是知識淵博的學問家。

思想學術 定於一尊

所以,只能假定當局自以為掌握了「宇宙真理」,找到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秘方」,任何不按「秘方」行事的人,其思想和言論都會干擾當局的偉大事業,對「宇宙真理」構成了危險,屬於被打倒之列。

當局此種思維實際上和歷代的專制者沒有甚麼區別。中華民族雖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但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除春秋戰國和五四兩個時期真正稱得上是思想和學術的黃金時期外,其他時期再無有原創性的、媲美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給人類有大貢獻的思想和學術的出現。皆因思想受到禁錮,想像受到約束,知識分子只能在儒家的四書五經中耗費時光,為皇帝編織馭人之術,這才是近代中國真正落後的根源。

學術需要自由,思想需要競爭,所以,思想和學術一旦被禁錮,定於一尊,輿論定於一律,領導人的思想就是全國人民的思想,知識生產者只能闡述和弘揚領導人的思想,個人、國家和民族的創造之源必然會乾涸。

當局正在試圖製造這種局面,「三個不講,七個不准」就是其表現之一。內地多數人才或受於恐懼或基於誘惑,唯唯諾諾在當局劃定的紅線內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狀態是不可能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與國際接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