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已摸不到石頭,只有通過頂層設計,從最上層開始改起,才過得了民怨之河。人民代表大會與政治協商會議作為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權力與金錢的沖刷之下,早已失去功效,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每逢全國兩會,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到底代表誰」的問題不斷被輿論拷問,這些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不是官員就是億萬富翁,其中很多人已移民海外,成為黃皮白心的外國人。
在十八大後的反腐風暴中,近三分之一被調查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出自政協系統,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因違紀違法被撤銷代表資格,可見代表委員的遴選是何等的兒戲。毫不誇張地說,人大與政協已淪為名人和富豪的俱樂部。
事實上,很多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是官員們欽定或者賄選產生。震驚海內外的湖南人大代表賄選案便是現成案例,那些人大代表在房間不是思考議案,而是等着收錢。這宗涉及金額達一億多元、涉及各級人大代表五百七十四人、代表大會工作人員六十八人的破壞選舉案,是四九年以來公開披露的涉及金額最大、涉及黨政官員和人大代表最多的一起選舉弊案。
習近平怒斥該事件是「烏煙瘴氣、前所未有」,並接連發問,直斥黨員幹部到哪兒去了?黨紀國法到哪兒去了?良知到哪兒去了?這些追問直指人大制度的弊端。實際上,這些通過非正常渠道當選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問政能力極其低劣,「雷人提案、開會睡覺、舉舉手、拍拍手」已成為代表、委員的形象寫照。
人大和政協制度,不僅失去了參政議政、民主協商的本來意義,即使作為橡皮圖章也完全不合格,已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不僅需要重新定位功能內涵、遴選機制,稱謂名稱都應該改變。以全國政協為例,現在一把手的官銜是「主席」,但成員卻是「委員」,而全國人大一把手的官銜是「委員長」,而成員卻是「代表」,顯然是名不正言不順。其實,全國人大的一把手應該叫「主席」,而政協的一把手應改叫「委員長」,這才名正言順。
另外,現在各地人大與政協的人數太多,動輒幾百上千人,來源複雜,不僅浪費大量的資源,而且成為任用私人的大雜院,必須精兵簡政,裁撤名額,縣市一級只要三、四十人便可以;而且這些人大代表必須經過民選,走專業問政之路,既有民意基礎又切實了解民生疾苦,還有能力監督政府,而政協委員則必須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既有真知灼見,又能引領社會潮流。
總而言之,代表委員來源於人民,必須真正代表人民,為人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