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稱,在政協各種會議和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努力營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氛圍。這些話聽起來很舒服,問題是真的面對尖銳批評時,公僕是否還有雅量?
眾所周知,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表面上通過選舉產生,實際上多是由當局指定,當中很多人根本沒有參政議政能力,只會做舉手機器。還有些人雖然有思想有能力,但囿於政治氛圍,能說而不敢說,只能做沉默的少數。全國兩會的這種氛圍,早已被各界詬病。
兩會作為參政議政平台,原本的政治設計是聽取民意,反映民聲,集中民智,形成決策,當中最重要的環節應該是與會代表與委員願講話、敢講話、講實話,形成激烈的交鋒、碰撞。如果真話不能說,說的都是假話、套話、正確的廢話,如何能夠集中民智?
中共歷史上曾多次讓人民說真話,結果變成「引蛇出洞」的陽謀,一邊鼓勵人們說真話,一邊記錄在案,秋後算帳,打棍子、扣帽子,無所不用其極,當年的反右運動,多少知識分子因為講真話導致家破人亡?杯弓蛇影下,誰還敢說真話?
即使改革開放之後,類似事件仍不絕於耳。官員們最想聽的還是阿諛奉承的假話,如果聽到逆耳的真話,輕則拂袖而去,重則雷霆大怒,將說真話之人打入牢獄。像許志永這樣的維權人士,不過是公開喊出官員財產公示的訴求,還不是照樣被抓捕入獄?在這樣的氛圍下,百姓怎麼可能不噤若寒蟬?說真話在很多國家視作再正常不過,在中國卻需要莫大的勇氣與膽量。
即使是官場,很多人在任時緘默不言,或者假話連篇,到退休才敢說真話。國家計生委前主任張維慶退任後就曾痛批官場歪風,自稱做高官二十年,講真話愈來愈難。當官幾十年,退休方能敞開心扉講真話,這是中國官場的悲哀。
事實上,他們並不糊塗,也未必膽小,之所以在任期間不講真話,或者言行不一,會上會下不一,是因為官場充斥謊言,根本就沒有講真話的環境,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如影相隨。而對政治風險的擔心,更讓高官難以開口吐真言。
說到底,當局提倡講真話,首先要提供一個講真話的環境,如果代表委員講真話之後被打擊報復,或者刻意針對,誰還敢講真話?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員講完真話之後,當局還要敢於納民意,如果代表委員說得口乾舌燥,當局卻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做我的,講真話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