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昔日中國 日本非當年日本

隨着農曆甲午年臨近,有關中日重演甲午之戰的說法不斷升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言下之意是,若與日本一戰,將會穩操勝券,這未免太樂觀了,輕敵是兵家之大忌。

中國國力目前已居世界第二,解放軍軍力也迅速提升,的確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但也並非「雄赳赳氣昂昂」的中國。現在的中國與其說是強大,還不如說是肥大,龐大的國力深陷於國內各種矛盾與問題之中不可自拔,藏獨疆獨台獨港獨,毒毒攻心;官民對立左右對峙,社會分裂;環境污染毒食品氾濫,觸目驚心。

即便是被倚為國之干城的解放軍,也是腐敗驚人,間諜將軍、房產將軍、二奶將軍層出不窮,部隊更充斥「少爺、姑爺、師爺」兵,搞耀武揚威的演習個個有一套,打嘴戰鬥嘴皮子人人是內行,但如果真刀實槍上戰場,恐怕一個個腳底抹油。憑藉這樣的軍隊,中國對日之戰怎麼可能有勝算?

戰略短視 戰術輕視

一百二十多年前,清政府對日本也是不屑一顧,認為日本乃「蕞爾小國」,中國國力強過日本數倍,人數更是日本幾十倍,尤其是洋務運動略有小成,北洋艦隊已是「船堅炮利」,成為遠東第一艦隊,對日一戰何懼之有?

實際上日本厚積薄發,精心策劃多年,早就有備而來,處於積極進攻態勢。全國軍民士氣高昂,君臣同心協力,開戰前四年將財政收入的六成用於軍費,每年花三千萬両白銀的軍費用於購艦備戰。反觀滿清的北洋水師一八八八年成軍後再也未購一船,日常維持軍費應為每年二百萬両白銀,實際僅有五六十萬両。清朝上下麻痹輕敵,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最終倉促應戰,被動防禦,士氣低迷,君臣將領們各有小算盤,未形成合力,結果一敗塗地。

更何況,如今的日本不僅背後有美國撐腰,有強大的西方集團,而且其國力與武器裝備並不亞於中國,甚至在戰爭的勇氣、信心、意志、精神魄力上,還遠遠超過現今的中國。尤其是安倍借屍還魂,極力復辟軍國主義,日本上下拓展生存空間的意識再度膨脹,舉國上下高度統一,對華愈來愈強硬。今日的日本,也不是當年的日本,甚至比當年更強大更兇狠。如果中國仍然輕視日本,自以為是,難免重蹈當年的覆轍。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是毛澤東當年克敵制勝的法寶。問題是,中國現在還有毛澤東這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大師嗎?戰略短視、戰術輕視,已成為中國決策層的通病,中國外交部更是充斥着軟骨症的外交病人,他們能不能帶領中國走出新一輪甲午困局,實在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