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立場中左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全黨投票支持成立大聯盟政府,這可說是多贏局面,在社民黨得以分享政權之餘,由默克爾帶領的執政聯盟,以超強姿態出現,可望順利落實由能源到對歐的政策,德國消除不明朗因素,歐洲盡快走出債務危機,也多了點希望。
在今年九月大選中,社民黨雖排第二,但比起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及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來,得票率卻落後近十六個百分點,應否再與默克爾合作,社民黨內部出現嚴重分歧。二○○五年至○九年默克爾第一個總理任期,社民黨便和基民盟組成大聯盟政府,結果,有功歸於默克爾,有過算到社民黨頭上,隨後兩次大選,這個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都輸得很慘,不少黨員因此存有戒心,反對「與狼共舞」。
其實,社民黨這次手上籌碼,比過往為大,如果拒與基民盟組成大聯盟,德國或要重新大選,因為基民盟和姊妹黨所獲取議席,不足以單獨執政,其合作四年的自由民主黨,又遭滑鐵盧,得票率未過百分之五的門檻,連一個國會議席也拿不到。社民黨可說捨我其誰,如果說「不」,默克爾麻煩就大了。
社民黨有所恃,大可開天索價,加上黨魁加布瑞爾宣稱會把大聯盟協議,交由全黨表決,默克爾顧忌更大,有一百五十年傳統的社民黨,基層黨員對基民盟尤其敵視。最終,一向強硬的默克爾,在多項議題上讓步,同意在德國破天荒引進最低工資機制,把時薪定於最少每小時八點五歐元,同時,降低退休年齡到六十三歲,只要符合供款滿四十五年的條件,此外,容許移民後裔享有雙重國籍,這主要針對土耳其裔的訴求。社民黨得償所願,四十七萬多成員,以七成六支持票,贊成大聯盟政府。
德國左右政黨組成大聯盟,默克爾無疑是最大贏家,她將成為德國戰後第三位三度總理,大聯盟在國會下議院六百三十一席中,佔有五○四席,「默克爾主義」可望暢通無阻。加布瑞爾的賭博也贏了,不但避免辭去社民黨黨魁之職,更將出任副總理和新成立的經濟及能源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