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欲罷不能 華府決意闖關

美國○一年遭受九一一恐襲,時任總統布殊發動全球反恐戰,揭開華府大肆擴權搜集情報的序幕。前日為美國國會通過《愛國者法案》十二周年,數以千計示威者於華盛頓集會,要求立法限制國安局監控權力,與近日被揭遭華府監聽之各國領袖同樣扯火。儘管壓力從四方八面湧至,華府依然故我,決意為監控行動護航。

美國司法部上周五知會法庭,來自未經法庭批准監控行動之證據,將被檢方呈堂,以起訴一名叫穆托洛夫的烏茲別克難民。被告去年初於芝加哥被捕,涉向一個活躍於阿富汗的烏茲別克恐怖組織提供支援。華府對穆托洛夫提出的刑事起訴,基於美國情報部門截取之電郵和電話通訊。

取證檢控 引違憲爭議

○八年國會修訂「海外情報監視法案」,讓先前不經法庭批准的監控行動,於特定條件下變成合法:華府想不經法庭授權,於本土合法截取國民電郵和電話通訊,得鎖定境外非美籍人士為目標人物。司法部承認,用作檢控穆托洛夫的證據經上述方式取得,意味着辯方律師可以「取證違憲」作為理據,要求法庭禁止控方呈交相關證據。

若穆托洛夫代表律師就控方取證問題提出抗議,而司法部無意撤銷檢控,取證違憲爭議將交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

美國傳媒披露,司法部此前一直側側膊,避談呈堂證據是否源自未經法庭批准之監控行動,將辯方蒙在鼓裏。代表華府的總檢察長韋里利,去年出席聯邦最高法院聆訊時,反覆強調辯方權利會獲得保障,該庭接納韋里利的辯解,國會○八年修訂的「海外情報監視法案」暫擺脫違憲危機。韋里利堅持撥亂反正,被視為司法部改變檢控策略的導火線。

司法部舊有檢控策略,涉及多少已審結或審訊中的案件,無從估計。司法部覺今是而昨非,因穆托洛夫案而起的取證違憲爭議,倘真的鬧上聯邦最高法院,而華府最終敗訴而回,除穆托洛夫可能脫罪,翻案潮也恐怕一發不可收拾。

反之,若聯邦最高法庭裁定華府勝訴,為全球反恐在本土大搞監控的華府,只怕更有恃無恐。司法部於穆托洛夫案變陣出擊,可有一勞永逸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