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局勢混亂 歐盟乘虛而入

埃及在民選總統穆爾西被罷黜後,盡速展開民主過渡,短短兩個星期,臨時總理貝卜拉維組成了三十四人內閣,準備挽狂瀾於既倒,不過,穆爾西支持者誓不罷休,示威此起彼伏,血腥衝突不息,亂局難以收拾,在這個艱難時刻,如果誰能伸出「援手」,日後回報無疑很大。

埃及政局動盪,經濟瀕臨崩潰,分屬幾十年盟友的美國,每年提供十五億美元援助,本來一言九鼎,可以協助斡旋埃及敵對陣營,化解危機,可是,華府對埃及軍方推翻穆爾西,態度曖昧,一直藉詞推搪,拒絕把事件定性為「政變」,穆爾西所屬的穆斯林兄弟會,自然不滿,指摘美國偏袒軍方,另一邊廂,由軍方到民間反穆爾西陣營,為怕被標籤為「美國傀儡」,也與華府保持距離,美國變成兩邊不討好,一言一行,都惹風波,不如少說少做為妙。

鄰國「泵水」 火上加油

埃及周邊阿拉伯國家,更是愈幫愈忙,大家本屬兄弟之邦,同種同文,可是各有立場,壁壘分明,穆爾西短命政權,獲得卡塔爾獨力支持,一年之間,這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國家,向穆爾西提供數十億美元資助,穆爾西垮台,穆斯林兄弟會失勢,卡塔爾在埃及的影響力隨之消減,輪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聯酋登場,三國承諾提供總值一百二十億美元資助,包括現金、貸款和油氣等,這在經濟上最少可使埃及撐個數月半載,給臨時政府一個喘氣空間,但要協助消弭政治危機,恐怕就難了,三國被穆斯林兄弟會視為敵人,「泵水」無異火上添油。

美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處境尷尬,造就歐盟乘虛而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訪問開羅,成為埃及「政變」後首位到訪的西方外交官,她既會晤臨時政府要員、軍方領袖西西和民間反穆爾西組織代表,也見穆斯林兄弟會高層,希望拉攏兩個陣營對話。其實,早在穆爾西被推翻之前,歐盟便擔當調停者,協助制訂和解方案,以穆爾西放權,來換取反對派合作,如果穆爾西答允,軍方可能也就沒有機會發難了。這次歐盟能奏功嗎?穆斯林兄弟會似乎不大領情,對着要求釋放穆爾西的阿什頓,批評歐盟對埃及軍方「政變」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