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火鍋掃不盡 直把潲水當美食

內地無良奸商為牟取暴利無所不用其極,黑心食品只有想不出,沒有做不出。繼「罌粟火鍋」、「化學火鍋」後,近日又爆出用廚餘炮製的「口水火鍋」。以中國之大,哪裏才有安心食品、安心火鍋呢?

央視記者暗訪上海一家火鍋店,赫然發現店員把客人吃剩的鍋底收集到大桶內,經簡單過濾加工後,重新供消費者「享用」。該店廚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振振有詞稱「這樣的油愈吃愈有味道」。或許傳統上有火鍋湯底「愈吃愈有味道」的說法,然而重複使用的鍋底發生化學變異,有害人體健康,早已被科學證實。更何況鍋底中或許含有傳染病菌,店方的「解釋」不過是狡辯。

無獨有偶,上海市日前公布首份食品安全黑名單,上榜的兩家火鍋店均涉及將回收加工火鍋底料再次供應給消費者,可見這種無良手法已成為行內的「潛規則」。事實上,「黑心火鍋」在內地早已不是甚麼新聞,廣州曾有知名火鍋店廚師踢爆,不少川式火鍋湯底都回收使用,裏面連牙籤、煙灰甚至痰涎都有;南京市幾年前曾發現湯底以飄香劑、辣椒精和火鍋紅等添加劑調製而成的「化學火鍋」;而在湯底加入罌粟殼,或將之磨成粉末當調味料,讓食客上癮的「罌粟火鍋」,更多次在不同地方被揭發。

嚴懲奸商 追究貪官

國務院食安辦幾年前已發出通知,嚴禁在火鍋湯底加嗎啡、罌粟鹼等令人成癮的成分。然而,江蘇省疾控中心實驗室日前披露,抽驗檢查的火鍋底料中,驗出含罌粟成分的達百分之十。紅頭文件形同虛設,監管漏洞百出,「食以安為先」早已淪為空談。

內地食安規管措施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嚴,但官商勾結之下,任何規管措施總是成為一紙空文。當年多個省市相繼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當局煞有介事對行業進行整肅,前國家領導人甚至在國際場合鄭重承諾,一至兩年內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結果如何,有目共睹。國務院日前又提出,「要像管藥品一樣管嬰兒奶粉」,會試行藥店專櫃銷售,但最終能否落到實處,仍是疑問。

當下中國,食物沒有最毒,只有更毒;商家沒有最奸,只有更奸;官員沒有最無能,只有更無能;消費者沒有最無辜,只有更無辜。「民以食為天」變成民以食為憂,中華民族正面臨斷子絕孫、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如果當局不從嚴、從重、從快處罰無良奸商,追究瀆職官員的責任,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無論再制訂多少「新國標」,推出多少「鐵腕措施」,都注定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