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地舉債3.8萬億 炮製假繁華

【本報綜合報道】各省市地方政府被揭負債問題嚴重,官方傳媒報道,國家審計署日前發布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結果,顯示卅六個地區去年底債務餘額共達三萬八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一○年增長近百分之十三。有專家直言,地方政府靠舉債出政績,部分地方政府更紛以徵地、賣地還債,但過度以基建投資及形象工程為導向,只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局部嚴重不穩定,如計時炸彈隨時連環爆!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國家審計署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期間,對十五個省、三個直轄市本級及其所屬的十五個省會城市本級、三個市轄區的卅六個地方政府本級前年以來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公告顯示,去年有九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百分百,最高達約百分之一百八十八。有十三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償債率超過百分之二十,最高為百分之六十。

融資問題突出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相關負責人稱,部分地區和行業債務償還過度依賴土地收入、高速公路等,且部分地方通過信託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問題突出、隱蔽性強、籌資成本高,蘊含新的風險隱患,加上融資平台公司推出管理不到位,導致資產質量較差、償債能力不強。

「目前地方政府舉債已成為比較普遍現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戰表示,主要是因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縣級政府,其收入和支出不對稱,在缺少資金下,要幹事必須借債;其次是借的是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及國有商業銀行的錢,都是國家的,故認為可多借一些;再者希望用預期土地收入還債,或者招商引資後還債。

中國問題學研究會會長胡星斗教授,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亦稱,部分地方官員是為考慮當下政績,致過度投資基建及形象工程。據悉,內蒙古顎爾多斯市○四年斥資五十億元建起一座新城康巴什,但至一○年僅兩萬六千人居住,被稱為「鬼城」。

變相加劇徵地

胡星斗又稱,地方政府以徵地、賣地還債,只會造成更多強徵土地、強拆民房的官民衝突事件出現,加重民怨沸騰,猶如計時炸彈隨時爆,進一步加劇社會局部不穩定。建議當局要有民主監督,民營企業應成為中國企業創新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