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大餅 粵訂標準

為保留地方特色食品的原有風味,繼饅頭、揚州炒飯等後,內地官方再推出民間熱門小食製作新標準,廣東當局經近一年的調研、抽樣及專家論證,日前發布西樵大餅製作標準,規定其直徑不小於十八厘米,並就其外形、口感、味道進行規範,未來各地生產的西樵大餅必須按照統一標準生產,並規定不符合標準的將不得命名為「西樵大餅」。

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西樵大餅」,上周五在佛山西樵鎮正式發布,新標準規定西樵大餅的直徑要大於十八厘米,呈扁圓狀,表面色澤要呈黃色,餅面及餅底應沾有白色熟小麥粉,大餅應有麥香、發酵香味和甜味。口感方面,要邊緣鬆脆中間鬆軟,更要不黏牙。大餅的原料需為小麥粉、白沙糖、鮮雞蛋、水、食用植物油和由上一代保存下來的西樵大餅麵種,更規定不能添加防腐劑。

廠家製餅要接受監管

西樵大餅是繼《飲用天然山泉水》、《廣東黃酒》後,廣東省第三個通過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核的特色食品。新標準將於十一月十五日正式實施,屆時會在國家衞生部備案,並會派發全省各地衞生廳和監管部門。各地廠家日後要生產西樵大餅要先到當地衞生廳報備,並嚴格按照統一標準生產和接受監管。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文化旅遊促進局局長梁惠顏表示,西樵鎮未來更會將西樵大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將其打造為本土特色手信,一旦獲批,今後只有西樵本地可以生產西樵大餅,其他省地製作需經西樵授權。

民眾憂規範扼殺創意

有網民歡迎新標準出台,認為可有效傳承傳統文化,提升製作標準,打擊山寨大餅,增強消費者信心,但亦有人認為對大餅製作進行規範只會扼殺民間的食品創意。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