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之爭 官方潰不成軍

內地意識形態之爭愈演愈烈,面對自由派全方位的攻勢,軍方人士甚至喊出要堅守意識形態之爭的「上甘嶺」,但問題是當局能不能堅持得住?紅旗到底還能扛多久?

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張萬年的秘書、現任重慶警備區司令員朱和平日前撰文,強調「思想文化陣地是國家的核心陣地,事關黨、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如果丟失,就會丟了老本,政亡人息」。他宣稱,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上甘嶺戰役,「我們的一些陣地已經被蠶食,還有部分陣地搖擺不定,稍有不慎就會被敵佔領」。

將意識形態之爭比作上甘嶺戰役的提法,在內地官方還是第一次。上甘嶺之戰是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志願軍與聯合國軍最後一場殊死搏鬥,雙方為爭奪幾個山頭投入大量兵力,美軍利用強大武器發動火海攻勢,志願軍則用坑道抗擊,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上。中方雖然勝利,但死傷慘烈,朱和平用上甘嶺戰役來形容當前意識形態之爭,說明這場不見硝煙的意識形態爭奪戰何等激烈,高層又是何等重視。

打左轉右 令人費解

意識形態之爭,說白了就是人心之爭,即用甚麼道理爭取民心。早前,自由派領軍人物茅于軾到瀋陽發表演講。茅于軾以否定毛澤東、抨擊愛國主義、倡導西方民主而聞名,他在會上遭到左派人士質問,警察卻將左派人士帶走,讓人感覺茅于軾似乎得到當局庇護。事件引發左派強烈反彈,告狀信捅到中央書記處,遼寧省委書記王珉被迫作檢討。

茅于軾建立的天則經濟研究所是國內自由派的重鎮,麾下學者是自由主義的精英,經費來自美國福特基金會等組織。該研究所在全國多地設立通訊聯絡處,成員大部分屬政府官員,如東北通聯處參與者大部分是東三省處級以上官員。當局一方面宣稱堅持不走邪路,一方面又放任自由派對官員「洗腦」,這種打左燈向右轉的做法,確實令人費解。

事實上,在內地高校學界,批判毛澤東與中共已成為潮流,學者教授以宣揚自由主義為榮,以為當局辯護為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便曾聲稱「現在誰要肯定毛澤東,是要冒很大的風險」。在自由派的衝擊之下,傳統的政治教育早已潰不成軍。

六四之後,民間自由派的發展與壯大,與體制內自由派的包容庇護有關,溫家寶被視為黨內自由派的代表,如今汪洋又被視為其接班人。此外,歐亞大陸的顏色革命、中東與北非地區的阿拉伯之春,再加上緬甸的民主變革,亦對中國自由派產生激勵作用。國際大氣候與國內小氣候相互激盪,中國社會又到了質變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