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關係本無事 美國平地起波瀾

如果說習近平將俄羅斯作為首訪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彰顯中俄傳統戰略盟友關係,那麼將非洲作為第二站,則凸顯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日益增加,當然,這種影響力是用金錢買來的。對此,企圖圍堵中國的美國不會坐視不理,「中國新殖民主義」論調在非洲不斷散播,顯然不是沒有原因。

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發表上任後首份非洲政策演說,強調中國不以富壓貧,不干涉非洲內政,對非洲的幫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雙方交往講求「真、實、親、誠」,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相比西方國家動輒以經濟手段干涉別國內政,以及過去殖民統治帶給非洲的痛苦,中國只問經濟不管政治的「中庸之道」外交方式,顯然更易為非洲接受,也有與西方外交別苗頭的味道。

事實上,中非關係源遠流長,當年中國一窮二白,仍堅持勒緊褲帶向非洲國家提供支援,包括在坦桑尼亞及贊比亞之間修建了一條鐵路,坦贊鐵路是中國迄今以來最大的外援項目。這種不惜代價的付出獲得回報,非洲國家過去將北京「抬進了」聯合國,現在則成為中國主要的能源、資源輸入地。尤其近年歐美經濟不景氣,自顧不暇,來自中國源源不斷的投資,填補了西方退卻的真空。

金錢外交 填補真空

當然,西方國家不會坐視中國在非洲長驅直入,近年有關中國「新殖民主義」的論調死灰復燃,且頗有一些市場。譬如加納經濟學家、自由非洲基金會主席阿伊提便公開表示,中國在非洲建造基礎設施,換取非洲的天然資源,實際是剝削非洲。尼日利亞央行總裁亦指出,中國自非洲取得天然資源,再銷售中國製造的消費品至非洲,如同英國在殖民時期的作風。

對中國在非洲大展拳腳最為緊張的是美國,中美「非洲競爭論」亦被熱炒。美國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曾發表報告,聲稱美國在非洲節節敗退,並拱手將經濟機會讓給競爭者中國。美國新任國務卿克里上任之初,亦曾警告「非洲到處是中國」,在未來對非洲的競爭中,美國必須佔據一席之地。

質疑中國在非洲投資企圖的聲音不絕於耳,決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中國國力與日俱增,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招來不少人妒忌;另一方面,美國制訂圍堵中國的全球戰略,不僅在東南亞,在中東,連非洲也不放過,只要是有中國利益的地方,美國都要插一腳。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在華府覬覦、攪局,西方盟友和應之下,中國新領導班子要打好非洲這場金錢外交,恐怕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