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內地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前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公開踢爆,官方舊型的城鎮化是由賺取土地差價所推動,這些年政府通過土地徵購和批租賺取的差價最低估計有卅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此現象催生了社會不公,近年來因土地糾紛產生的衝突、上訪事件層出不窮。
吳敬璉指出,內地憲法規定「城市土地國有」,因此當土地要變成城市用地時必須先經政府徵購,然後再租售給發展商。近年,不少地方政府都以農業用地價格徵收、以建設用地價格出讓土地,一進一出,獲利豐厚。
相關調查顯示,耕地徵用後的收益分配,投資者和當地政府取得大部分,村級組織截留兩、三成,農民拿到的往往不到一成。在南方某城市,二百多畝土地遭徵用後,村民拿到的補償款不過二千四百多萬元,而政府徵地後儲備十幾年就能賣出廿多億元,差價高達百倍。
與會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亦說:「土地表面上看是農民的唐僧肉,誰都想吃……惟主人——農民吃不到。」與會專家還呼籲,在下一步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讓更多的土地差價惠及於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