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因為愛情而結婚,組成家庭並誕下愛情結晶。然而這種傳統倫理模式正在改變,西方社會愈來愈多中年男女當上「合作父母」(co-parent),他們本身大多無兒無女,想找個伴生兒育女,他們之間關係緊密,但不涉男女感情及性關係,只是人生的夥伴。
美國四十歲女子皮克(Dawn Pieke)之前一心打算跟同居男友生孩子,可惜遭對方拋棄。她沒因此放棄當母親的願望,但出身單親家庭的她不想隨便找個匿名捐精者讓她受孕,因為她希望孩子知道父親是誰。皮克其後在facebook發現一個合作父母的群組,認識了同樣希望生兒育女的四十一歲澳洲男子布盧(Fabian Blue)。他稱幾年來一直夢想當父親,感覺這是他的任務。雙方透過Skype互相了解家庭和育兒價值觀、醫療紀錄等,認為對方是可以共建家庭的夥伴,布盧遂搬到美國跟皮克同居。
他們上月三日誕下女兒因迪格奧,以「皮克—布盧」為姓氏,但沒透露是否循人工方式受孕,而過往這種關係一般都不涉及性。他們不排除日後各自尋找愛情,但暫時只想專注照顧女兒。
布盧又稱不少單身的中年女性友人得悉他當合作父母後都表示有興趣嘗試。婦人霍普也是過來人,其廿二歲兒子和三歲女兒均是跟合作父親所生。她稱:「透過這關係我得到結婚所有好處,同時避免了戀愛關係不穩定的缺點。」
生物倫理學教授警告,一般夫婦會因社會壓力而不隨便放棄子女,合作父母卻因沒社會枷鎖而可能較輕易分開。法律學者則提出,雖然合作父母未必有婚姻關係,但始終跟孩子有血緣關係,對孩子仍然負有法律責任。撮合合作父母的網站Modamily始創人法托維奇稱,大多數人在年輕時發展事業,人到中年才找伴侶,以致常有閃婚及離婚,令子女在單親家庭長大,遂設網站解決問題。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