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讀:台南鬥蟋蟀賭風盛

每逢夏、秋兩季,台灣民間正值鬥蟋蟀高峰期,其中以台南及高雄等風氣尤甚,由於蟋蟀廝殺過程刺激,一度風靡南北各城市。但這種傳統鬥技連帶引發賭博歪風,不少藏身偏遠村落的賭檔,日均舉行近三十場賽事,每場賭注由五萬元(約一萬三千港元)至逾一百萬元新台幣(約廿六萬港元)不等,情況近來轉趨嚴重。警方為遏制賭風,加強取締地下賭場,六月時在台南破獲地下賭檔,一舉拘捕三十七人。

曾多次在各大錦標賽奪魁、被稱為台灣「蟋蟀教父」的謝爵安表示,全球約有三千多種蟋蟀,其中以黃斑黑蟋蟀(台灣俗稱黑龍仔)專門作為鬥蟋蟀用,其憑藉較大體形,在世界比賽中難逢敵手。一隻戰鬥型黑龍仔的體形須具備「虎頭鼠尾」,即頭大、身體短,再加上粗壯後腿及強勁上下顎,才能成為蟋蟀最強。

然而,每逢鬥蟀旺季亦連帶掀起賭風,其中以南台灣最盛行,上世紀九十年代,嘉義、台南及高雄一帶的偏僻農村,一度是賭蟀熱點,其中以台南新化鎮享負盛名。觀眾繳交一百元入場費(約廿六港元)後,便可觀看整晚賽事,每次下注最少五百元(約一百三十二港元)。每個場地一晚賭注少則五萬元,多則逾百萬元新台幣。

消息指新化鎮目前每晚仍舉行近三十場比賽,賽事緊張刺激,吸引不少忠實擁躉。

警方拘兩負責人37賭客

新化警分局副分局長蕭國騰表示,新化是台灣繁殖蟋蟀的大本營,早年鬥蟀風氣熾熱,傳有賭客一晚下注近百萬元新台幣。他表示,警方長期打擊這類非法賭場。台南警方六月破獲一廢棄雞場改裝而成的地下賭檔,一舉拘捕兩名負責人及三十七名賭客,現場扣查逾百隻蟋蟀及比賽用具。

此外,內地近年亦引發鬥蟀熱潮,其中山東每年蟋蟀交易額超過一億港元,有飼主甚至重金禮聘台灣養蟀師傅越洋指導,同時賭風轉趨嚴重。

駐台記者郭良傑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