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回教徒的無知》,惹來回教世界同聲一罵,各地針對美國和西方使館的示威集會接連不斷,雖然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前日在當地電視台大賣廣告,與辱回電影劃清界線之同時強調美國尊重所有宗教,但無助平息巴國各地反美活動,伊朗、伊拉克、印尼、阿富汗、黎巴嫩甚至歐洲多國,接連上演同類示威活動。
德國與法國一樣擁有數百萬回教人口,德國政府懷疑,極右分子上月中在柏林多所清真寺外示威,是月中德國駐蘇丹大使館遇襲的導火線。倘德國極右分子公然挑釁本土反辱回電影示威人士,後果可大可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日前法國《查理雜誌》刊登諷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雜誌編輯沙爾比堅稱此舉不是存心挑釁回教徒,而是想證明法國言論自由健在,令德國政府如芒在背的是,德國諷刺雜誌《Titanic》承認,將於月底出版的十月號封面會採用前德國總統夫人貝蒂娜.武爾夫被回教戰士擁抱的設計圖片,標題為「貝蒂娜.武爾夫製作有關穆罕默德影片」。
該刊總編輯費希爾受訪時,一方面對《查理雜誌》的和平發表意見立場表示認同,另一方面強調該刊的諷刺漫畫比《查理雜誌》來得更有「深度」。費希爾被問到有關封面設計會否惹來回教徒誤會,他表示不能排除此一可能性,但他們始終站在示威人士那邊,擔心貝蒂娜走出來抽水火上添油。
貝蒂娜無視自己曾是前總統夫人的特別身份,推出自傳大談私人生活,惹來部分德國媒體狠批,《Titanic》將貝蒂娜與辱回影片風波相提並論,或想諷刺前者為博出位無所不用其極。
無論《Titanic》諷刺時弊的手法有多玄妙,表達方式有多幽默,回教世界與西方互信薄如紙,加上不少西方人士以言論自由之名走出來煽風點火,西方媒體任何形式的幽默,也無可避免觸動回教人士的敏感神經,若非如此,德國內政部何須臨時抽起「保護年輕回教徒免受回教極端思想荼毒」的宣傳海報,實行斬腳趾避沙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