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熱火朝天進行改革之際,西部若開邦六月爆發的宗教衝突,以及隨之對政府的指控,無疑來得太不合時,令總統登盛處境尷尬。
若開邦佛教徒和洛欣亞斯族回教徒的衝突,釀成近八十死,逾十萬洛族人痛失家園。登盛矢言徹查事件,但似乎沒有甚麼進展,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在緬甸和孟加拉訪問五十七人後,發表報告,直指緬甸政府不但並未遏止暴力,軍警甚至槍殺和強暴洛族人。
緬甸政府一直聲稱在事件中,軍警並未過分使用武力,人權觀察的指控,無異摑了登盛一巴。在緬甸境內約有八十萬人的洛族,長年遭受歧視迫害,一九八二年頒布的公民法,承認國內一百三十五個民族地位,卻不包括洛族,儘管他們不少人已是數代居緬。
緬甸多個地區少數民族對抗掌握中央權力的緬族,昂山淑姬領導的反對派對抗前軍政府,但這些對立派都有一個共同處,就是拒認洛族為緬甸一分子。在六月動亂之後,緬甸幾乎舉國同聲,都要洛族滾蛋。
登盛面對的國際壓力愈來愈大,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印尼,已提案在八月沙特阿拉伯舉行的回教合作組織會議上,討論緬甸洛族問題。聯合國人權專員昆塔納日前抵達緬甸,前往若開邦首府和爆發衝突小鎮,展開實地調查,昆塔納的論斷,至關重要。
還好,美歐都放軟力度,似乎有意放登盛一馬。正如人權觀察所指,西方着眼於經濟利益,已經置洛族人權被踐踏於不顧,如果緬甸仍然在軍政府統治下,相信這些國家會對事件作出「迅速而強烈的反應」。
的確,緬甸打開國門,歐盟和美國先後撤銷或放寬制裁,企業爭先恐後進軍緬甸,只惟恐走慢一步,吃不到大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