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當局的讓步下,烏坎村事件初步平息,有媒體竟為省委書記汪洋評功擺好,認為開創官民博弈的新模式。其實,今次事件可圈可點的並不是汪洋,而是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
事件中,朱明國率領廣東省工作組與烏坎村代表對話,深入該村了解情況,並代表當局承諾村民的要求,事後在全省的總結工作會議上,又疾言厲色批評「久拖不決釀嚴重後果」,表現值得稱道。
相反,汪洋在整件事情處理過程幾無蹤迹,只是在最後說了聲「烏坎事件的發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這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忽視經濟社會發展中發生的矛盾積累的結果,是我們工作『 一手硬一手軟』的必然結果」,就像鄧小平當年總結「六四」事件一樣。但問題是,鄧小平是掌舵者,說話可以高屋建瓴,而汪洋作為一省諸侯,守土有責,要的是執行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烏坎事件發生已久,到九月開始爆發,再到十二月激化,在這麼長時間內,在訊息傳播如此快捷的今天,汪洋會不知道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烏坎事件久拖不決,主要是廣東當局被地方勢力所綁架,難以痛下決心,果斷決策,伸張正義。
當烏坎九月爆發民眾衝擊派出所事件後,汪洋若能快刀斬亂麻,將貪官及處置不力的官員一併處理,並到現場安撫民眾,便能化危為機,一舉扭轉事態,也為自己贏得政治名聲。遺憾的是,汪洋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反而一拖再拖,甚至以「境外敵對勢力操控」來定性這一事件,進一步激化事態。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廣東當局最後的妥協,完全是無奈之舉,並不是主動讓步,更談不上官民博弈的「創新」,那些為汪洋評功擺好者,完全是睜眼說瞎話。事實上,如果汪洋一開始就能夠以「最大決心、最大誠意、最大努力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烏坎事件又何以會拖至難以解決,最後還要搭上村民薛錦波的一條性命?
如果地方行政主管應該為本地區的安全生產事故負總責,那麼黨委書記就應該為當地的群體性事件負總責。奇怪的是,廣東一亂未平一亂又起,烽煙燃遍全境,汪洋每次都不是親臨火線,掌握第一手情況,但政治地位卻能夠安然無恙,還被稱讚「開明開放」。難道對群體性事件不管不顧就是「開明」?難道遠離騷亂前線就是「開放」?處理烏坎事件誰功誰過,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