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揭秘責任重 維基解密解出禍

二○一○年是維基解密大放光芒的一年,組織先是發放美軍阿帕奇直升機濫殺伊拉克平民的片段,繼後還公開美國於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事的密件,以及大量美國駐外使館發給美國國務院的密件,維基解密揚名天下之餘,也為解密新時代揭開序幕。

踏入一一年,維基解密似乎諸事不順,除了預告的爆料行動只聞樓梯響,組織網站早前更遭到黑客攻擊。前日,維基解密突然一次過公開廿多萬份未經編輯的美國國務院外交電文,與其合作的西方主流媒體口誅筆伐,與指摘維基解密危及異見人士和人權分子的美國政府同聲同氣。

肥水不流別人田,維基解密肯與英美德法等國大報分享這些機密,有其實際考慮。美國官員一直認為,公開這些密件隨時連累內裏提及的消息人士,維基解密將原檔交給主流媒體編輯再發表,就是要借助後者的專業判斷能力,將密件的敏感內容刪除。

阿桑奇不信任西方媒體

問題是,維基解密始創人阿桑奇對西方主流媒體不太信任。早前維基解密發聲明,抱怨有關美國外交電文之報道刊登速度變慢。在此一背景下,維基解密一口氣發表手頭所有美國外交電文原檔,似乎別有內情。維基解密稱,有關檔案因網站保安出現漏洞外洩,又指英國《衞報》要為此負責,蓋該報一名記者在著作中洩露了打開這些檔案的密碼。《衞報》方面指是維基解密誤將這些檔案放上網,阿桑奇卻懶得改密碼。

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電文,過濾敏感資料需時,加上報章篇幅有限,圍繞公開密件的快慢先後爭議,似乎無可避免。西方主流媒體有其編採自主權,維基解密有求於人,縱不滿某些電文被忽略,也無可奈何。

獲維基解密寄予厚望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發表策略,就是讓各地網民取代少數西方主流媒體的角色,在加快密件公開速度之同時,也擴闊對密件的關注面。不過,刪除敏感內容的工作,外行人未必能勝任,一旦有人因此受連累,維基解密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