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污水流入中國海域

日本福島核污染威脅中國海域,恐危及兩岸海產魚獲。國家海洋局於西太平洋進行調查,發現於福島以東八百公里內、共二十五萬二千平方公里的海域,都存在核污染問題,部分海水樣本所含的銫-137,更超標高達三百倍。當局指該海域的洋流複雜,不排除已有污染物流入中國海域,當局會持續監測。此消息引起輿論關切,有民眾稱不敢吃海鮮。

銫—137最高超標三百倍

國家海洋局日前公布,中方海洋調查船六月下旬起,於福島以東八百公里內的公海海域進行調查,在抽取多個海水樣本後分批檢驗,首批結果出爐。中方發現首批檢測樣本中,全部含放射性元素銫-137、鍶-90,以及正常海水沒有的銫-134。其中銫-137含量最高超過中國標準的三百倍,鍶-90的最高超標十倍。

中方這次調查得出的污染範圍,比日本當局五月公布的範圍大,當時日方只公布福島以東三百公里內海域受影響。國家海洋局的結果顯示,日本核污染的情況比外界想像嚴重。

針對國家海洋局的調查結果,內地《科技日報》向該局追問是否會對中國海域造成影響。該局書面回覆坦承,雖然暫時未有中國海域受污染的數據,但未能排除污染物已經流入的可能性。

於日本大地震後,多名內地專家曾指中國海域受污染機會不大,按照北半球順時針的環流規律,福島以東海域洋流會環繞北太平洋一圈後,才抵達中國近海,污染物會隨水流稀釋。此外,大陸、台灣與日本海域之間有股黑潮洋流,猶如一道天然屏障,使污水難以進入中國海域。

親潮水體或穿越屏障

但國家海洋局最新的說法是,日本福島以東海域的海洋環流狀況複雜,存在多種水系。過去被視為保護屏障的黑潮流系,或遭親潮流系的水體穿過,把污染物帶向南方,從而影響到中國。外界擔心污染物甚至流向台灣,污染基隆港水域,影響當地魚獲。

事實上,自日本核災發生後,內地民眾早就擔心會被波及,廣東等地的海產銷量也一度下降。當局的新說法再次引起恐慌,有網民高呼:「不敢再買海鮮了!」另有人促中方盡快查明情況,一旦確定受污染,應向日本索償。不過,也有網民批評國家海洋局「不能排除可能性」的說法模棱兩可。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訊息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淵智昨向本報表示,福島污染物流向中國海域的機會不大,但不排除受天氣狀況改變等特殊因素影響,造成洋流偏移或轉變。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