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樂道產富豪 北大斯文剩多少

內地高校既向錢看,又向權看,斯文掃地,誤人子弟,令國人憂憤。日前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津津樂道地稱,最近十一年北大校友中誕生了七十九位億萬富豪,並自我標榜連續三年居內地大學榜首。堂堂一位名校校長,不為本校的學術大師斷代而心急,卻汲汲於求培養富豪的數量,周其鳳還有幾分校長的樣子?北京大學這塊金字招牌還有多少含金量?

北京大學之所以舉世聞名,並不是因為有美麗的校園,更不是因為培養過多少富豪,而是其擁有獨立自由、包容並蓄的精神,以及傳播與發揚這些精神的學術大師,無論是胡適、陳寅恪,還是魯迅、陳獨秀,其道德文章與人格特質都獨領風騷。

歷史上,北大第一任校長嚴復以及其後的蔡元培和蔣夢麟,都是或多或少掌握過中國文化命脈的有志之士,更是當時文化和道德的先鋒。他們不向權力獻媚,亦不為財富折腰,他們是中國社會良心的最後典範。

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竟看富豪。如今的北京大學校長不是為培養了多少大師而驕傲,竟然為產生多少富豪而自豪。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北大還剩多少斯文呢?如果說以億萬富豪作為名校的標誌,那些囊括了中國諸多私企老闆的美國野雞大學,豈不是比北京大學更加有名?

媚權媚財 教育無望

北大如此,清華亦墮落。不久前清華大學舉行百年校慶時,其宣傳冊上居然將該校培育的中國領導人頭像,按照職務高低排列組合成清華園大門形象。官愈大放在愈上面,而諸如朱自清、王國維、錢學森等大師的頭像卻擺在毫不起眼的地方。

北大以產富豪為榮,清華以出政要自豪,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不以學術較長短,卻以媚俗驚世人,中國教育又有何希望?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又怎能不崩潰?大學之傷,是社會之痛,大學作為社會良心最後底線失守,意味着中國社會進入一切向錢看、一切向權看的時代。

在此之前,另一所名校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董藩敦促學生,「四十歲時沒賺到四千萬,不要回學校看我」。起初外界以為,董藩以財富論英雄的做法,不過是一家之言,但是如今連堂堂北大校長也以富豪論長短,足以證明中國教育已全線淪陷。荒唐的是,北大、清華還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作為奮鬥目標,而哈佛、牛津的校長有將政要富豪掛在嘴邊嗎?他們在意的是諾貝爾獎的獲獎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