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續旱朱元璋祖陵重現

【本報訊】受天旱及三峽工程放水不足影響,長江中下游區域旱情持續。江蘇省洪澤湖水位下降,令淹在湖底三百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祖陵重見天日,附近居民認為是風水地,紛在祖陵旁取水留念。而江西鄱陽湖面積更減少九成,乾涸的湖底變成駕駛學校的練車場。

朱元璋祖陵位於江蘇旴眙縣,是朱元璋登位後,為追封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及他們的后妃而建造,包括衣冠塚、拱門和地宮。三百多年前黃河氾濫,把祖陵和泗州古城淹沒在洪澤湖底,因此令盜墓者卻步,地宮內的陪葬物及歷史遺迹保存至今。

鄱陽湖乾涸變練車場

近日江淮一帶持續旱災,湖水幾近見底,令祖陵重見天日。九座拱門、拱下的白玉橫樑和通往地宮的甬道頂端露出,橫樑上漆有明代的紅色朱砂,經千年而不褪色,祖陵大部分仍埋在淤泥下,有待進一步挖掘。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也下降五點八米,面積縮小了二千平方公里,湖水覆蓋四百平方公里,相當於豐水期的十分之一。露出的湖底乾涸龜裂,有駕駛學校把湖底闢作練車場,車來車往蔚為奇觀。但水產養殖戶則損失慘重,一萬八千畝的養殖場因湖面縮小,只剩下一百畝,大量魚苗、蟹苗缺水死亡。

另針對國務院常務會議新通過的《三峽後續工作規劃》,首次全面提及三峽工程的負面效應,有專家分析說,按原設計,三峽水庫在每年十月蓄水後,對下游供水流量為每秒五千立方米,目前這個標準已不能滿足下游需求,目前需按每秒八千至一萬立方米下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