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發極大爭議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孔子雕像,日前被當局移走,孔夫子的文氣終究抵擋不住毛澤東的煞氣。孔子雕像這一進一退,都具有極強的政治意味,顯示中南海內部東風壓倒西風,政治風雲突變。
天安門廣場是中國政治中心,在此地擺設任何雕像,都會引發強烈關注。當高度達九米五的孔子像月前昂然進駐天安門廣場,與毛澤東畫像分庭抗禮時,外界便意識到中國政治風向已悄悄起了變化。一時間,尊孔去毛成為神州大地的政治潮流,孔夫子代替毛澤東成為當局的政治圖騰。
毛澤東當年說,共產黨如果哪一天請回孔夫子,就表明共產黨快要完蛋了。當年他在位時,就號召打倒孔家店,死後臥榻之旁,孔夫子卻在酣睡。這種政治怪現象出現於當代中國,實在匪夷所思。毛澤東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死後還在鬥,真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其實,孔夫子與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對峙,是北京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權力鬥爭,左派奉毛澤東為圭臬,右派以孔夫子為武器。左派認為,天安門廣場是毛澤東紀念堂聖地,臥榻之旁豈容孔夫子酣睡?孔夫子雕像的出現是對共產黨傳統的背叛;右派則認為,孔夫子與毛澤東分庭抗禮,是天安門政治多元化的開始,亦是中國政治走向民主的里程碑。
左右兩派激辯,引發全國官民的思想混亂。在一片爭辯聲中,中共第五代接班人習近平奔赴毛澤東故鄉韶山,瞻仰了毛澤東故居,並向毛澤東銅像獻花。習近平以實際行動支持左派主張,也正因為他一錘定音,所以孔子雕像被請出天安門廣場。
今次事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表面上,這是毛澤東與孔夫子之爭,實際上是中共十八大人事權力之爭,最終東風壓倒西風,中共內部的權力爭鬥勝負已定。這也可從重慶模式受到推崇,受到吳邦國、李長春、習近平、賀國強、周永康等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祝福看出來。
今人鬥法,殃及古人。孔夫子乃萬世師表,儒家至聖,他的棲身之地應是大學或者研究院,而不是天安門廣場這個政治中心。今人強行將孔夫子擺上神枱,陷其於不義,這是歷史的悲哀,亦是現實的玩笑。
孔夫子今次被請離天安門廣場,可謂遂其老人家心願。塵歸塵,土歸土,各走各的路,但願他從此遠離政治,遠離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