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窮宿生餐餐黃豆飯

內地○六年起向農村貧困中小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當中針對寄宿學生的生活補助,被指成效有限。廣西都安縣逾一萬六千名寄宿學童,從小學到初中的九年間,幾乎每餐都吃黃豆蒸飯,營養不良。媒體指學生每年七百多元的生活補助款,多數遭家長扣起,發放程序有完善必要。

所謂「兩免一補」政策,是國家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雜費,並向寄宿生提供補助費。

去年度,廣西都安縣的貧困寄宿學童,小學生一年所獲補助費為七百五十元(人民幣‧下同)、初中生為一千元。但媒體發現,即使國家已撥發補助金,但學生的生活根本未見改善。與政策實施前比較,學生至今仍每天吃黃豆蒸飯,又或玉米粉餅。宿生如常兩人共擠一張床,學校設施也一樣老舊。

自帶黃豆大米交老師煮

其中,位於隆福鄉的一所寄宿小學。學生每個星期自家中帶回黃豆、豬油、大米,統一交由老師用來烹煮三餐。因學校無食堂,學生需蹲着開餐,此情況出現在縣內二百四十七間學校。

媒體指出,國家每年向學童發放的補助費,多數被家長挪用當成扶貧款。古山小學六年級的韋榮尚說:「每次發生活補助,一回家就被爸爸沒收了,一分錢也不給我。」韋父就說:「家裏有三個孩子,都在讀書,經濟很困難。孩子們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需錢去補營養?」

○七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與廣西教育廳合作,於都安縣三間小學當試點,推動營養餐單項目,於菜單中加入豬肉、牛肉、白菜。項目實施兩年後,學生身高大幅增長。老師也指過去集會只要十分鐘,就會有學生不支暈倒,但在三餐伙食改善後,未再出現此情況。

可惜該項目已經結束,試點學校的學生又回到吃黃豆蒸飯的日子。外界質疑,國家的善意政策因實施存在漏洞,令款項無法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都安縣教育局局長梁仁國也說,除非款項能改由學校統一支配,否則當地學童仍得繼續粗茶淡飯的生活。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