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冀能阻止狂人卡達菲傷害民眾,諷刺的是,利比亞政府軍在禁飛區設立後,仍有力向反對派猛烈進攻,以首都的黎波里以東的米蘇拉塔為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親卡達菲部隊對該城的攻擊至少造成過百死逾千人傷。西方一味擔心設立禁飛區會令卡達菲狗急跳牆、轉為攻擊民航客機或產油設施,首當其衝的始終是利比亞民眾。
西方國家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no-fly zone),矛頭當然指向利比亞空防力量。不過,由美英法領導的空襲行動,除了摧毀利比亞戰機和防空設施,也攻擊那些集結在利比亞主要城鎮外圍的政府軍地面部隊、坦克和炮兵部隊,行動性質因此從維持「禁飛區」伸延至設立「禁駛區」(no-drive zone)。
華府既不想派地面部隊到利比亞,也不願單獨插手利比亞局勢,是「禁駛區」出現的主因。雖然外科手術式的空襲行動,可輕易摧毀那些固定和大型目標,以及在曠野行軍的親政府部隊,但卡達菲部隊一旦逼近人口密集的城鎮、與守城的反對派打埋身戰,透過空中力量殲敵難免傷及平民,令聯軍戰機投鼠忌器,這正是土耳其反對北約戰機攻擊利比亞地面部隊的原因。
維持「禁飛區」也好,實施「禁駛區」也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一日不出兵協助革命軍,或直接向他們提供軍事硬件支援,戰鬥力較強的政府將戰事拖得愈長,愈有優勢。西方為維持禁飛區不斷「燒銀紙」,且要承受利國亂局導致油價急升帶來的經濟損傷,面對雙重打擊,為減債滅赤狂削國防預算的英法能堅持多久?即使這一波空襲令革命軍不至於兵敗如山倒,反對派憑一己之力能撐多久?
米蘇拉塔不少革命軍成員認為,西方空襲行動僅助他們解圍,不足以讓他們反攻首都。當地的革命軍發言人則表示,隨着戰況逆轉,料首都的黎波里的民眾不久便會和班加西的革命軍東西呼應,合力將卡達菲推倒。若西方趁革命軍西征路途上頻頻告捷之際立刻實施禁飛區,上述的預測未必是一廂情願。華府有份支持英法設立禁飛區的倡議,奧巴馬想甩掉利比亞這個燙手山芋,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