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驚世大地震、大海嘯後,又接連發生核電站爆炸,導致生態危機,舉國上下人心惶惶。今次災難有可能徹底改變日本的社會與經濟模式,甚至成為日本走向沉淪的起點。
核電站爆炸引發的核輻射災難,其實比地震危害性更大、更讓人驚恐。當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數十萬居民被迫搬離家園,方圓幾百公里變成無人區,直至二十多年後,仍有人患癌症死亡,畸形兒不斷問世,死亡人數已近十萬。迄今為止,為處理爆炸帶來的善後事務,耗費已高達上千億美元。
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一號、三號機組先後發生爆炸,核輻射物質已漂流到上百公里之外,擴散範圍之大之快,出乎外界意料,就連原本準備開赴福島災區的美國航母艦隊也被迫暫時中止救援活動。但是,用海水冷卻核反應堆,已是最後手段,加上當地交通、電力中斷,核電站救災工作實際上已處於束手無策狀態。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首都東京距離福島核電站不過二百三十公里,一旦核電機組發生核心熔毀的最壞事態,那麼東京被核污染是遲早的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國際金融業亦是如此,東京作為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恐怕難保,國際資金和專業人才都會迅速逃離,東京很可能成為一座空城。
雖然日本政府昨日宣布向金融機構注資十八萬億日圓,但仍未能阻止東京股市下挫超過百分之六,這顯示國際資金開始撤出日本市場。相信隨着日本核電站災情的進一步惡化,東京金融市場將進一步空心化。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日本大地震雖然是大和民族的痛苦,卻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有高人說,上海可以替代東京,一舉成為遠東的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此言頗有遠見。中國經濟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強,人民幣日益國際化,如果中國加快改革,有針對性地吸納東京金融市場流出的人才與資金,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上海一飛沖天,再現十里洋場的盛景,指日可待。
有人說,中國趁火打劫不道德,但當年中國與美國在朝鮮鏖戰時,日本大發戰爭財,又何曾有道德可言。中國對在災難中死傷的日本人民理應抱有同情,並盡力相援,但在國際層面上的競爭,中國應趁熱打鐵,切勿仁義道德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