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協議流產 台商淪為肉參

台灣五都選舉後,兩岸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原本將在第六次陳江會中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因諸多細節雙方談不攏,協議最終擱淺,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恐怕成為大陸官員的「盤中飧」。

第六次陳江會簽署投保協議,兩岸早有規劃,今次觸礁實屬出人意料。據說大陸方面不接受第三地仲裁,而台灣認為,為保障台商的權益,必須由國際認可的第三方介入,否則大陸官員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侵害台商權益的事件難以遏制。

自從台灣放開台商到大陸投資之後,累計下來對岸已有幾十萬家台資企業。很多台商登陸之初,迎接他們的是鮮紅的地氈、飄揚的彩旗和喧天的鑼鼓。地方政府各種承諾說得天花亂墜,但一旦他們資金到位,項目開始建設,地方官員便蜂擁而上,將台資企業當作搖錢樹,有些甚至翻臉不認人,毫不留情地一腳踹出門。

招商引資 請君入甕

早前有台灣報紙揭露,台商黃鎮台二○○○年在河北石家莊官員信誓旦旦承諾下,在當地投資二億元建設收費公路,並依法取得了二十二年的經營性收費權。但誰知經營不到六年,當局便以莫須有罪名強行接管台商所屬公司,凍結帳戶,強行遣散收費站職工,拆除收費站專用設備。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多次向國台辦反映,亦是無可奈何。

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招商引資,成為大陸官員對待台商的不法手段之一。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台灣方面積極要求與大陸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引入國際第三方仲裁以增強法律效力。但大陸方面認為這是兩岸的「內政」,不宜「國際化」。

台商是一個特殊的政治資源,財力雄厚,人脈寬廣,對台灣的政局影響極大,成為藍綠爭奪的主要票源。這些年,每逢台灣選舉,台商的選票往往成為決定性因素。今次台灣五都選舉,有統計稱有三十萬台商回到台灣投票,大部分投給了國民黨,最終使國民黨險勝。

國民黨極力討好台商,而民進黨也奮起直追,開始不斷介入台商在大陸的維權運動。這些年台商維權運動已開始政治化,政治人物不斷插手,並以此作為爭奪選票和輿論焦點的手段。但北京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台商維權運動的微妙變化,仍然見步行步。

雖然北京高層曾明確表示,保護台商的正當權益,「盡最大努力去做,一定努力做好」,但政令不出中南海,地方政府利字當頭,仍然自行其事,就像河北當局那樣野蠻行政,侵害台商。其實,北京應該從今次五都選舉中吸取教訓,為何送出千億大禮,還有那麼多台灣民眾選擇民進黨呢?大陸爭取台灣民心,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台灣老百姓的心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