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貧數據真亦假 誰人大施掩眼法

正在紐約舉行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峰會,檢視二○○○年制訂的十五年計劃。與會的一百四十多國領袖,相信都意識到,十年前在新世紀來臨之際定下的八項目標,到了二○一五年期限屆滿,恐怕大多落空。最有可能實現的減少赤貧人口,細看,卻被施了掩眼法。

八項目標包括減少赤貧和飢餓人口、降低母嬰死亡率、普及初級教育和遏抑愛滋病等,聯合國承認,降低五歲以下兒童和產婦死亡率兩項,進展緩慢,相反,滅貧成績令人鼓舞,有信心在五年後,把全球赤貧人口比率減半。這恐怕也是十五年計劃中,唯一能夠實現的目標。

所謂赤貧人口,根據世界銀行二○○八年的標準,為每日收入低於一點二五美元者,這之前則為一美元。滅貧這項目標,是以一九九○年為基點,在廿五年內,把全球赤貧人口比率減半。一九九○年,全世界每日生活於一美元以下的人口,約十八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換言之,到了二○一五年,若赤貧比率在百分之廿三或以下便大功告成。

數據達標未反映赤貧改善

滅貧目標觸手可及,二○○五年赤貧人口已降至十四億,佔全球人口比率百分之二十七,看來,不止能夠達標,簡直可以提前完成任務。不幸地,數據達標,並不等於世界各國赤貧狀況改善。

首先,人口最多國家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大批人口脫貧,據聯合國統計,中國農村赤貧人口,從一九七八年的二點五億,劇減至現時的一千五百萬人,而在過去二十年,全球脫離赤貧人口,中國佔了七成。或許,就如聯合國官員形容那般,中國是「國際滅貧典範」,在減貧達標上「功不可沒」,然而對不少貧國來說,真是「多得中國唔少」。由於中國超標,全球減貧數據漂亮,撥給滅貧的資源,甚至對滅貧關注,無可避免將會降低,但事實上,不少國家的貧困狀況並無改善,反而更差,其中西非國家尤甚,就以尼日利亞為例,該國赤貧人口,一九九○年僅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四十九,在二○○八年,已升至百分之七十七。

此外,減貧說的是比率,而非絕對人數。地球人口不斷增長,推出十五年計劃的二○○○年,人口六十億,現時已增至六十八億。基數不斷變大,意味即使赤貧比率降低,但實際生活在赤貧線下的人數仍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