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訪英倡團結 意義雖大實效低

教宗本篤十六世一連四天訪英之旅本來具有重大意義,首先,這是一五三四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與羅馬天主教決裂後,天主教教宗首度到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其次,在天主教神父孌童醜聞屢傳不絕的陰霾下,本篤十六世顯然希望透過此行,強調梵蒂岡對孌童事件的關注及推行改革的決心,任重道遠,但此行的實際收效卻未如人意。

英國作為一個文化多元兼世俗化國家,在墮胎、同性戀和避孕等問題上與教廷意見不合。正如英國本土不乏反教宗到訪的人士,相信一些教廷人士對英國的主流社會價值同樣嗤之以鼻。

在教宗訪英前夕,教宗顧問卡斯珀接受德國傳媒訪問時稱,英國給「來勢洶洶的新無神論主義」提供庇護,又重提有人在英航班機上戴十字架遭歧視一事,並貶稱英國是「第三世界國家」,令不少英方人士咬牙切齒。

英國傳媒披露,英政府外交部接待小組的備忘錄中,竟包含讓教宗為流產診所剪綵、為同性戀婚禮賜福及推出「本篤安全套」等大膽構思,差點觸發外交風波。

神父孌童屢傳不絕

今次本篤十六世是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有別於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八二年對英國教民進行的「教務訪問」,教宗到訪涉及的保安支出由英國納稅人「埋單」可謂理所當然,但部分民眾對英政府花過千萬鎊接待教宗一事頗為不滿,特別是全國上下目前為了滅赤勒緊褲頭做人。

有英國傳媒更火上添油,指教廷如何賠償受天主教教士性侵犯的數以百計英國受害人,還是未知之數。

比利時天主教會成立的獨立委員會日前承認,過去數十年該國幾乎每個教區都存在性侵犯事件,給教宗訪英之行蒙上陰影。可以說,由於天主教神父孌童醜聞愈揭愈多,而外界對梵蒂岡處理神父性侵犯信眾事件的手法始終投不信任票,教宗無論接見多少受害者、流多少次淚、道歉有多懇切,也難望扭轉教廷形象。圍繞教宗是次訪英的大大小小爭議不斷被放大,與此不無關係。

正如一名專門處理神父孌童問題的志願人士所說,他們需要的不是一位為罪行感到悲傷的教宗,而是一位能阻止犯罪的教宗,對梵蒂岡來說,如何透過實際行動恢復公眾對教廷的信心,是當局無法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