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舟曲縣超級泥石流滅村慘劇,有專家認為這次泥石流是○八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後遺症,因強震導致舟曲縣城周邊山體鬆動、岩層破碎,最少需要三至五年始能復原,但是僅兩年多就遭遇連場暴雨,致災害發生。另外,當地山區過度開採以致水土流失,亦成引發泥石流的另一主因。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昨分析舟曲縣泥石流災害的成因。他說,舟曲屬於全國滑坡、泥石流及地震三大地質災害多發區。舟曲一帶是秦嶺西部的褶皺帶,山體鬆動、岩層破碎,大部分屬於炭灰夾雜的土質,易生地質災害。
他又指,汶川大地震造成舟曲縣的山體鬆動,山體最少要三至五年才能恢復震前水平;再加上內地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旱災,使岩體和土體收縮而露出裂縫。當裂縫遭遇暴雨,雨水滲入岩體深部造成岩體崩塌,形成泥石流。
地質學家楊勇亦指,汶川大地震嚴重破壞舟曲的地質,以致山體構造鬆散,成為泥石流災害的溫床。他又發現,沿江建設許多水電站,沿江城鎮房地產開發蓬勃,各大小工地不停施工,再加上過度開採以致水土流失釀成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