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送千億禮 台灣還一句話

大陸通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向台灣送千億大禮,但台回報不過是十六個字,並沒有作出多少承諾。北京對台銀彈攻勢落空,折射出當局對台政策陷入誤區。

據報道,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前往北京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時,轉達馬英九對ECFA的看法,以及「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的新十六字訣,作為下階段兩岸互動的原則方針。

早在去年七月馬英九再度當選國民黨主席函覆胡錦濤的電文中,就提出十六字箴言,即「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與這次請吳伯雄轉達的「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相比,並沒有多大改變。

馬英九仍然請胡錦濤「正視現實、求同存異」,言下之意,統一並不是當前的選項,台灣不會因為北京送了千億大禮就與大陸展開政治談判,而所謂的「續創雙贏」無非是要北京繼續送禮。

有恩無威 坐失良機

北京送千億大禮,台灣還一句話,而且沒有任何承諾,這對大陸而言,顯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其實早在本欄的預料之中。馬英九現在的策略是,左手向北京要禮物,右手向美國要安全,用北京送的禮向美國交保護費。北京送的禮愈多,台灣向美國交的保護費就愈多,美國干涉台海的意願就愈大,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就愈低。

北京送禮政策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出於婦人之仁,沒有向馬英九施壓,趁熱打鐵進行兩岸和平協定、軍事互信機制的協商談判,使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從而造成被餵飽了的台灣,更有條件讓北京「正視現實」的不利局面。

當年清朝解決台灣問題,用「餓」逼台就範。清朝用遷界令斷絕台灣與大陸商貿關係,以拖待變,使台灣經濟每況愈下,得不到任何補給,「餓」得台灣奄奄一息,導致政治內亂,最後清朝出兵,一舉成功。如果沒有前幾十年「餓」政,很難想像後來清兵能馬到功成。

而現在北京對台灣採取的是「餵」的戰略,即通過讓利和送禮讓台灣朝野感恩戴德,這種策略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胡蘿蔔與大棒並重的謀略,一手送禮,一手施壓,出手要夠大方,施壓也要夠力氣,趁熱打鐵,一氣呵成,千萬不可一拖再拖,坐失良機。

但是,目前北京對台灣,禮物雖然送出去了,卻沒有及時提出要求,不僅一無所獲,反而讓對方覺得軟弱可欺。今後台灣方面肯定會一再伸手,要求「續創雙贏」,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到時北京還有多少大禮可送呢?如果沒有大禮送了,台灣還會跟北京「累積互信」嗎?北京還有甚麼辦法制約台灣呢?這一系列問題,北京不得不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