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地納稅人而言,各級黨政機關的行政成本始終是不可知不可說的機密:衙門維持日常運作要花多少錢?採購開支受不受約束監管?最近有網民通過翻查政府採購公告,發現許多濫用公帑的糊塗帳目,採購只買貴不買對,甚至成為公款消費品,令人咋舌。
吉林長春市公安局為「辦公自動化」,採購了一台日產筆記本電腦,成交價格為二萬九千五百七十元,而在銷售網站上該款電腦的價格不過一萬七千元,差價一萬二千元。更讓人質疑的是,該電腦任何部件都是目前市面上最頂級配置,純粹是「家用、三D、高端」的奢侈品,連IT專業人士都用不上,長春警方的辦公電腦難道需要如此豪華配置?這不是公款消費又是甚麼?
三萬元對許多貧窮家庭而言,可以是整整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衣食溫飽盡在其中,一分一毫都要掂量着花。但在收入豐厚、吃穿不愁的公僕眼中,區區三萬元公帑又算得了甚麼,不過是一次花天酒地的代價,以工作為名採購極品電腦,假公濟私,因利乘便,何樂不為。這樣的政府採購當然只看價格,價格最高就是最好,長此以往,難保有一天當局採購公文包也非世界名牌不買。
放着平貨不要偏要買高價,明明可用普通產品卻偏要追逐頂級品牌,原因很簡單,錢是公家的,不花白不花。
其實,三萬元買台手提電腦在內地官場只是小兒科,就在前日,昆明多個衙門又被網民踢爆大宗採購「只買貴不買對」的醜聞:勞教所買梳化、茶几花去五十四萬元;法院買電腦、服務器花了五十八萬元,比市價貴二十萬元;公安局買二十多輛巡邏車,每輛四十三萬元;紀委添置上千件辦公設備,花費七百萬元。
政府採購「只買貴不買對」,其實不只濫花公帑那麼簡單,背後多有官商勾結、貪污腐敗的齷齪行為。年前教育部旗下的孔子學院網站營運服務的招標價達三千五百萬元,而實際成本不到五十萬元,無論如何也花不掉三千萬元天文數額,後經查發現中標單位竟是採購單位的全資直屬公司。獅子大開口,原來是公帑搬家,益的全是自己友,招標不過徒有形式。
隨着經濟高速增長及財政寬鬆,公家採購規模大幅攀升,去年全國採購額逾六千億元。行政成本提升,必然加重百姓負擔,一九八六年至二○○五年,中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費用由二十元增加到五百元,增長二十四倍,而同期人均GDP的增長卻不到十五倍。
「一根煙二両油,一頓飯一頭牛,屁股底下坐棟樓。」環顧神州,貪污浪費無處不在,要求當局公開行政成本尤其是「三公消費」的呼聲愈來愈強烈,但始終沒有下文。公帑讓公僕大手大腳地花掉了,是不是花在見不得人的地方,連個說法都沒有,這還有天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