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中學一校兩制「隔離」民工子女

有大量外地民工打工謀生的上海,有兼併了民工子女學校的公立中學,竟然劃出「隔離帶」,不僅把本地生及民工子女劃分在不同區域上課,連校服、上下課和吃飯時間、師資等也不同,兩區學生不准往來,違者會受罰。事件引起輿論關注,專家指會增加新一代隔膜和仇視,不利社會穩定。

上海前年起推行「關停並轉」,逐一把農民工子女學校併入公立學校,以破除排外歧視,實現公平教育,惜事與願違。有八百多名師生的江南學校,為寶山區最後一所關閉的民工子女學校,三百多名學生在今年寒假後被分流到同區一公立學校。

隔開兩區 學生不准往來

該所公立學校隨後出現「一國兩制」的怪現象,民工子女學生被獨立編派到西樓上堂,不與東樓的本地生一同上堂,東西樓各有一個籃球場和足球場,中間由停車場相隔,雙方不能越界,如有東樓生在操場,西樓生要迴避。

兩類學生被標籤化,西樓生要穿粉紅、藍白的新校服,以區別着藍黑色校服的東樓生,他們的返學、午飯、放學時間全部錯開,有意不讓他們在校園相遇。同時,東樓生可用新枱椅、接受獎學金評比,並享有優先用場地設施、參觀世博的「特權」。所有福利,西樓生統統無份,儼如二等公民。曾有西樓生令同學跌傷,校方強迫西樓生自費買保險。

教師唱衰民工子女搞分化

另外,教師們不斷向東樓生灌輸,西樓生「成績差,又會搶錢」,另向西樓生強調本地生才是學校真正主人,「結交他們擾亂學校的秩序,是很危險的事情」。雖然有少數成績優秀的民工子女可升級為東樓生,但也有階級之分,他們考試的試卷要剔明是外地學生,不能參加上海學校的中考。

有專家指出,上海有近三十八萬外來流動人口子女,以往只能在校舍破舊、師資匱乏的民工子女學校讀書,但併校卻未能根治歧視,深層次原因在於戶籍制度。隨着愈來愈多民工子女學校被兼併,情況會愈趨嚴重,增加新一代隔膜和仇視,不利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