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下猛藥 淪為事後諸葛亮

中央政府為打壓熾熱樓市,年初出台「國十一條」樓市新政,央行、銀監會、住建部和稅務等部門最近相繼出招細化,各地樓價應聲而落。今次姍姍來遲的調控並沒有贏得多少掌聲,因為當局錯過了最好的調控時機,相關利益方均不滿意。

中國樓市泡沫從去年初開始愈吹愈大,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房價與居民年收入比達到五十比一的畸形比例。房價愈漲愈高,但空置率也愈來愈高,國家電網公司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居民住宅中有六千四百萬個電錶的讀數為零;換言之,全國至少有六千四百萬套住房空置,處於無人居住的狀態。樓價瘋漲,令原本在金融海嘯中奄奄一息的開發商鹹魚翻生,「賺錢賺到連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中國樓市已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成了政治問題,其不僅綁架了經濟,而且也綁架了政府,成為社會矛盾的根源。中央政府被房奴炮轟調控無力,為富商權貴張目,而地方政府則脫離了服務型政府的本質,變成掠奪型政府,無論徵地還是拆遷暴力,都有政府從中操縱和縱容的因素。當樓市泡沫愈吹愈大時,民眾對政府的怨氣也愈來愈大。

事實上,在中國只有待問題政治化,危及當局執政地位時,才有可能真正引起高層注意,並下決心解決。今次調控也是如此,三月全國兩會時,有中央領導還誓言政府會調控房價,但兩會一結束,各地樓價還是節節高攀,強有力地諷刺了中央領導的信誓旦旦。

被迫而為 各方皆輸

瘋狂的樓價,其實質是剝奪了普通老百姓的居住權,當不少權貴階層家庭擁有幾套甚至十幾套住房,並且利用房產投機大獲其利時,大部分老百姓卻望房興嘆。中國樓市成為社會不公、貧富分化的最好體現,這樣的社會又怎麼能和諧?

目前的調控措施雖然很猛,但結果難免是多方皆輸的局面。一方面,政府的威信在歷次調控失敗後已大打折扣,在外界看來,政府的調控都不是主動順勢而為,而是被迫逆勢而行,政府在樓市調控中屢屢告輸的戰績,早已讓老百姓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開發商今次被政府「精確打擊」而遍體鱗傷,尤其是一些未能做好積穀防饑的開發商,將很快陷入絕境,自然對政府抱怨不斷。至於普通老百姓,即便目前樓價再跌一半,大多數人仍然買不起房,他們對調控更多是幸災樂禍,而那些高位接盤的房奴則最為可憐,很快就會淪為負資產一族。

樓市調控也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大檢驗,但在這場考試中,當局的成績顯然不合格,調控的時機不是太慢,趕不上樓價攀升速度,就是調控的力度太弱,被開發商牽着鼻子走。其實,居者有其屋作為最大的民生問題,應該是一項社會政策,而不應是純粹的經濟產業,當局一直受新自由主義思潮主導,現在已很難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