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淪為堵城 百姓變成堵民

北京從昨天開始正式實行錯峰上下班制度,市屬的政府機關和單位改在早上九點上班,晚上六點下班,而中央機關則維持不變。這是繼單雙號車牌限行制、收取交通擁堵費之後,北京出台的又一項治堵新政,但似乎也於事無補。

北京目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堵城」。每天早晨七點至十點,以及下午四點至七點,北京的交通要道都是擠得水洩不通,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和長安街沿線,就像一個露天停車場。北京市民每天見面都已經不再問「你吃了麼?」取而代之的是問「你堵了麼?」

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民每天花在上下班路途上的時間高達三個小時。尤其是住在郊區的居民,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要起床擠巴士,晚上天已黑了還未到家,一天下來身心俱疲。

北京之所以愈來愈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近年政府鼓勵汽車消費,去年三月,北京的小車擁有量已高達四百萬輛,尤其是一些富人購買力極強,當北京實施單雙號限行之後,反而購買更多的車輛,以應付這項政策。另外,北京雲集了中央各部委和解放軍各總部,這些單位擁有龐大數量的公車,當年北京舉辦奧運期間,當局禁令公車上街,道路因而順暢許多,便是明證。

另一方面,單中心、攤大餅的城市擴張模式,是北京擁堵重要原因。雖然北京致力於建設多中心的新城,但上下班人流和商業區人流多集中於三環以內,二環路內的面積僅佔市區總面積的百分之六,但集中了全市交通量的百分之卅,如此一來,又怎能不堵?每天早上城外人湧入城內,而每天下午又從城內一窩蜂湧向城外,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人流、車流,自然堵得嚴嚴實實。

頭痛醫頭 苦了百姓

而且北京中央領導人多,外事活動多,國家級會議多,經常性進行大規模臨時封路,更給老百姓添堵。有時候領導人回家陪老母親吃頓飯,老百姓就得在路上堵一小時。領導人坐在車上呼嘯而過,享受瞬時到達的樂趣時,又怎麼會體會老百姓堵在路上的痛苦呢?

一個城市的交通,折射出政府的執政能力。紐約、東京這些大都市的路沒有北京寬,車比北京還多,經濟比北京發達,但城市道路塞車情況卻遠沒北京嚴重,原因是這些城市的交通設計、城市規劃做到以人為本,不像北京這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從北京目前的交通、氣候和水資源情況看,北京早已不堪重負,再發展的空間亦非常狹窄,當局採取的所謂治堵新政,也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無力回天。北京今後的發展前途,只有遷都一條路,將中央機關和解放軍各總部遷出北京,擇地重建,從而分散人流與車流,但當局有那麼大魄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