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荒唐縣府民眾分四等

「招商引資,平民英雄」加二十分、「纏訪鬧訪」扣五十分……江蘇省睢寧縣耗費八十萬元,創立內地首個「良民」評級系統,將每名公民的日常行為,包括私生活等事無大小都引入系統評分,再按得分評為四個等級,將結果連同個人資料一併公開。當局解釋旨在「嚴管民風」,但是有學者批評,此舉性質等同把民眾當罪犯遊街示眾,嚴重踐踏個人私隱和人權。

書記:催化良好民風

本月十五日,「睢寧論壇官方版」首次刊登《全縣二○一○年一至二月份大眾信用信息徵集及信用分值加減情況》,詳列公民的姓名、住址、加減分數及原因。本周一,又在睢寧官方網站「中國‧睢寧」和縣委主辦的免費報章《今日睢寧》上,公布第二批大眾信用加減分情況,兩批共涉約三千人,其中三分一被列為「優良信息人士」。公告並註明凡被公布的優良信息人士,在各種審核或申請執照、貸款時將獲優先考慮,不良信息人士則會被「從嚴把關」;令縣內公民「一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制約」。

據了解,這次評比事件源於睢寧縣委去年九月通過的《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及《睢寧縣大眾信用信息評估細則》(簡稱《評估細則》),並於今年起開始實施。該縣縣委書記王天琦宣稱,睢寧要藉此制度催生「守法、守信,向善、向上」的良好民風。

按照該《試行辦法》,所謂的「大眾信用信息」包括銀行欠貸、亂擺攤、受賄、衝紅燈、超生,甚至家庭道德問題等無所不包。其中還有圍堵黨政機關、上訪,利用網絡、短訊「誣告」官員等涉官民矛盾的行為,罰分高達百分,令人擔心當局藉此打壓民意。另外,「正面信息」有表彰獎勵和社會公益兩大部分。

根據《評估細則》,每個公民將有一千分底分,而每個行為記錄將被量化為十至一百分,負面信息會減分,正面信息則獲加分。當局再按得分評出A、B、C、D四級,分別對應為誠信級別、較誠信級別、誠信警示級別和不誠信級別。

低等級者生活多不便

當局還專門成立「大眾信用徵集管理辦公室」的正科級部門,並斥八十萬元請來深圳一家軟件公司開發評分系統,每逢季末公布一次得分情況。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