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又稱華盛頓公約)會議,繼續在卡塔爾多哈舉行,保育組織發表報告指每年全球有多達七千三百萬條鯊魚因為魚翅而被殺,令海洋生態陷於崩潰,並點名指出香港每年進口一千萬公斤魚翅,公約正考慮管控鯊魚出口。
由於中國的中產人數增加,魚翅的需求亦日益上升,海洋保育組織Oceana指,單是香港就每年從八十七個國家入口一千萬公斤魚翅,其中來自西班牙、台灣及新加坡的最多,魚翅行業亦有利可圖。鯊魚壽命長而生長緩慢,繁殖率亦較低,一旦遭到濫捕,需要較長時間才可回復物種總數。
Oceana指每年有七千三百萬條鯊魚被殺,導致鯊魚的數字急跌八成三。Oceana高級運動主任薩凱表示:「貿易措施是最直接的方法,確保經濟利益帶來的強大捕鯊動力,不會引致鯊魚絕種。」公約正考慮把至少八個鯊魚種類,包括路氏雙髻鯊(Scalloped Hammerhead)及遠洋白鰭鯊(Oceanic Whitetip)列入管控出口的名單。
各國代表下星期亦將討論摩納哥提出的藍鰭吞拿魚國際交易禁令,禁令得到美國及歐盟支持,消耗全球四分之三藍鰭吞拿魚獲的日本表明反對,日本農林水產大臣赤松廣隆在東京表示,日本會盡全力阻止國際交易禁令通過,他並稱:「中國未有正式公布立場,但正積極游說其他國家反對禁令,亦有國家保持中立或未決定立場。」
日本農林水產副大臣山田正彥前日在南韓首爾敦促南韓支持日本的立場,官員表示日本已確保南韓會與日本合作。
目前約一百五十個與會國家中,少於四十個國家表明支持禁令,而禁令需要三分之二有派代表出席的國家贊成才可通過。
本報綜合報道